最近越來越多的人把朋友圈設置為僅三天可見了。
很多爆款文章都把愛發(fā)朋友圈的行為稱之為低級,又有爆款文章說朋友圈干凈的男生不值得信任,好似,不管發(fā)不發(fā),分享即是原罪。
人有分享欲,也會有窺探欲,了解一個人時,便會先去翻翻他的朋友圈,這讓不少人很苦惱:情緒分享總是一時的,刪除舍不得,鎖住太麻煩,留著更頭疼。
直到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的功能。
雖然我始終認為沒必要對「朋友圈」那么在意,但不得不說,它的確是「人設」展示地。
為了這番「人設」,不少人煞費苦心,認真經(jīng)營。
不必這樣的,你與我相識一場,自是緣分,即使即刻了解我當下便好,過去是過去,過去的我造就了現(xiàn)在的我,但不一定是現(xiàn)在的我,所以,不必去了解。
當然,無論是看到一條橫線還是「尚未開啟朋友圈」,都是會讓人失落的。
失落在于,我想要了解你,你卻對我豎起一座高墻,一道防線,哪怕我對你再多感興趣,那堵高墻、那道防線仍讓我失了信心,我沒把握逾越。
「三天可見」,剛剛好。
我能夠知道你每天做了什么,也能即時刷到你的消息,我知道你仍會有所設防,不過僅是一道門、一扇窗罷了,再怎么緊閉,還是會對真正關心你的人打開的。
我設置「三天可見」,不是為了封閉自己,是為了讓更值得了解我的人,來真正了解我,而不是翻動手指,將過往一窺究竟。
每個人,都有對外傾訴的需求,或者,想引起某個人注意的渴望。
一條朋友圈,所呈現(xiàn)的心理看似只是簡單分享行為,細究,則是復雜的心理反應。
我們?yōu)槭裁匆l(fā)朋友圈?為了展示自己,無論是好是壞,是為炫耀還是求同情,都是為讓別人看到。
畢竟,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無法用私聊的方式去解決,那會讓我們尷尬。發(fā)條朋友圈,讓人看到,無論點贊還是評論,都是種互動,從而上升到私聊。
我分享一首好聽的歌,是在猜測,你是不是也喜歡這首歌,如果你點贊評論了,真好,證明我們興趣相投。
我轉發(fā)一篇精彩文章,是在表達我的觀點,很多東西,我說不出來,有公眾號博主恰巧說出我想說的話,轉出來,讓你了解我。
我發(fā)了一張照片,是記錄當下的我,也許拍得很好看,也許拍得很難看,但我想留下來,多年以后,我要知道我當時的心境。
我寫了一條文字狀態(tài),是渴望被人看到,被人關心,哪怕只是一時的情緒。人終歸是在一時會沖動,時間久了,便會懊惱。
再回過頭看看,好像只有照片能鎖為只對自己可見,其它的,若是后悔發(fā)了,只能刪除。
刪掉當時情緒,有些舍不得,畢竟那些歌、文章、狀態(tài)都是在表達那時候的我,可是不刪,總會覺得自己很傻氣,怕別人看到會笑話。
丟三天的人,我想沒什么的,那就把當時的情緒,在三天后,僅留給自己。
很抱歉,我將朋友圈設置成「僅三天可見」,若它對你造成了困擾,我道歉。
只是呀,我愿你別誤會我,我并沒有想將你拒之于門外,我只是想保存我每次情緒化的自己,記錄每刻最真實的自己,它看起來有些幼稚、沖動、感性和無聊,我們都有些虛榮心,不是那么好的,就別過于展示了。
我愿分享最真實的你給我,所以,給你我都只有三天的時間,你若是我的老友,自然深知我的優(yōu)點缺點,不必為此煩憂,你若是我的新友,想必你也不愿過去的黑歷史被我所知吧?
所以啊,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空間,無論他想展示多少,都是他的自由。
無論是展示全部還是半年還是三天,都是愿意對外表達自己,總之,別屏蔽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