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昨晚,先生飛廣州了,我把孩子送去媽媽家。
爾后,獨自一人回到自己的小窩,熄了燈,打開音響。
這是屬于我一個人的夜晚,真好。
有娃后,這樣的時光,已經變得異常奢侈。
我舒服地躺倒在床上,靜靜聆聽,把自己徹徹底底地交付給音樂。
在無人的屋里,在漆黑一片中。
時間仿佛是靜止的,也是沒有意義的,可以大把大把地虛擲。
也許,生命中有些時光,就是用來“浪費”的。
在那些或憂傷、或愉悅、或舒緩的旋律中,任心情游走,任思緒飄飛。
想日益走遠的前塵往事,想青春里莫名的感傷,想愛過的人做過的傻事……
往事一幕幕在回放,去年今日,光陰靜默流逝。匆匆過客,轉眼物是人非。
那些無處安放的悲傷,那些逃無可逃的想念,仿佛在這一刻都得到了慰藉。
特別迷戀這種無人打擾的清凈,可以自由自在地,與皮囊下的靈魂對話。
笑與淚,真真切切,愛與恨,明明白白。
我喜歡這樣的夜晚,靜謐而溫柔;
我喜歡這樣的獨處,豐盈而自我。
周國平曾說:“獨處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和最美好的體驗。”
可能在我十多二十歲時會不以為然,但在已邁過三十歲門檻的今天,卻無比認同這句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我從小就喜歡發呆,還會干各種各樣,在別人看來有些另類的事:
會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獨自一人,擇一處幽靜的咖啡屋,臨窗而坐,感受玻璃窗外暖暖的日光;
會撐著傘在淅淅瀝瀝的細雨里,安靜獨坐,看路上步履匆匆的行人,感受雨的細膩與柔情;
會突然跳上一輛公交車,沒有方向,沒有目的地,隨它帶我兜兜轉轉,繞大半個海口;
會獨自一人去看海,什么都不想,就靜靜地坐著,看潮起潮落,聽浪花拍打石頭的聲音;
會一個人去看電影,挑部感興趣的片子,再買些垃圾食品,在影院里隨著故事情節或哭或笑
……
只是很奇怪,在這些看似落寞的時刻,我沒有感覺過孤獨,相反,非常的享受。
其實,我也很喜歡和朋友相處的時光,推心置腹,無話不談。
但如果是那些需要帶著假面,刻意奉承恭維的場合,我會非常抵觸。
曾經一度,我想要改變自己,去適應那樣場合,以證明自己的合群,后來,卻發現,我并不喜歡。
相比違心地附和喧鬧,我更愿意選擇獨處。
因為在獨處中,我更容易得到內心想要的寧靜和快樂。
它是靈魂的成長,亦是自我的回歸。
獨處的快感,是酒桌上的觥籌交錯、迪廳里的歇斯底里、景區內的人聲鼎沸所無法給予的。
一群人時,我們面對的是外界的喧囂和繁華;一個人時,我們面對的只是自己孤清和本真的靈魂。
于是,我不再試圖融入人群,只是聽從自己的內心,舒服就好。
哪怕被別人視為異類,也沒有關系。
人,還是應該以本來的面目存活于世,真誠地愛,真實地活。
一個人的時候,有書,有音樂,有茶作伴,還可以發呆,可以遐想,所以獨處之于我,似乎只有享受。
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呆著,也越來越享受與自己的對話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年少的時候,也會因為先生的失陪而心生抱怨,但現在越發地少了。
因為我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有很多夢想有待實現。
而且即便是一個人,我也能和自己愉快充實地相處了。
也許吧,能一個人精彩,才能和全世界相愛。
在與自己的獨處中,我也明白了很多:
有些事,不要去要解釋,因為答案只會讓你更難過;
有些傷害,笑笑就好,畢竟沒有誰非誰不可;
有些快樂,稍縱即逝,需要及時捕捉;
有些幸福,瑣碎細微,需要用心感悟;
……
人,都是生而孤獨的。生命中,總有些艱難的時刻,我們要獨自走過。
能一直一直陪著我們的,也只有那個親愛的自己。
所以,不要害怕一個人,唯有學會獨處,我們才能“看見”自己。
幸福,更多的時候,也與他人無關,靠的是自己的了悟和開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有個朋友,突然關了蒸蒸日上的公司,卸下所有的榮耀。
在鄉間覓了一塊宜居寶地,建起一棟清新雅致的小別墅。
于房前屋后,栽上喜歡的果樹。
從此,獨自一人,隱居鄉野,自得其樂。
優哉游哉的,過起了看書、垂釣、游泳、遠足的神仙日子,偶爾才會返城,所以常戲稱自己為“半仙”。
很多朋友都不解,在他們看來,關掉公司損失不小。
但我卻覺得,他是個很會生活,且勇于取舍的人。
因為,不是所有的得失,都只能用物質去衡量。
忠于內心地活著,比獲得更多財富,更值得驕傲。
很多時候,是我們活得太過匆忙,太過功利,有太多的放不下,割舍不了,才難以理解別人的選擇。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有所謂的價值和意義的。
每次回老家的時候,我總喜歡去野外,摘些不知名的野花給兒子戴在耳后,讓他去撫摸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野果,跟他一起體驗和小動物嬉戲的樂趣。
我在試圖傳遞給兒子這樣一個信息:
生活里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們可能無法給我們帶來直接的利益,但會讓我們過得快樂,過得溫暖。
我們得慢下來,好好感受一花一草,聽聽鳥鳴,聞聞花香,細細品味這些“無用”之美。
一直覺得,學會感受愛和美好,是孩子最應該掌握的一門課程。
像發呆、遐想等等這些獨處的形式,很多也是看似無用的,但不妨礙我們從中體會到美好,獲得更深層次的人生感悟。
獨處不是孤獨,是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