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這是我觀看這部《當幸福來敲門》影片需要尋找的答案所在。這部由美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從標題上就吸引了我。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就會疑惑:幸福會來敲門嗎?幸福不都是要自己去追尋,去尋找的嗎?但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思緒萬千,在故事的細節中捕捉、總結到:當你經歷過了最痛苦的時光后獲得的自我認識;當你擁有執著的夢想追求;當你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依舊守候在家人身旁;當你擁有堅強的信念,幸福就悄然出現在你的身邊,讓你在不知不解中,幸福就主動上門,帶給你世間最美麗的幸福時刻。
01
當你經歷過了最痛苦時光后獲得的自我認識
影片中的主人公在經歷了妻子離家,留下自己的兒子相依為命,每日為著能吃什么,在哪睡的最基本的生存上掙扎著,尤其是影片中當描述父子夜晚被迫留宿在地鐵內的廁所里時,外面不斷地傳來猛敲門聲,主人公頓時淚流滿面的時候,我感動地哭了,我感受到了那種狀態下的無奈,痛苦與不甘。
對于那時候的他們,幸福是什么?可能僅僅就是每天能夠有的吃,有的地方睡,那就是幸福了。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最基礎的就是生理需求,這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當我們經歷了可能觸碰這個最底層需求的時候,幸福對于我們而言,可能沒有一塊面包,一杯水來的那么有效直接。
但當我們經受住那份痛苦,我們抗下了那段可怕的歲月帶來的壓力,在我們面臨人生最底層的時候,我們會開始反思自我,反省曾今的過往,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當你真正體悟到了現實的苦楚就是幸福的源泉之地時,你就能夠真正明白幸福是什么了。
02
擁有執著的夢想追求
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因為那是世界上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人都值得用盡一生去追尋的。
可是,在殘酷的現實中,我們夢想被現實的無情一點點地剝離,我們的夢想一點點地掉落,最后,僅僅只剩下夢想的軀殼,卻毫無實質內容而言。我們都在對外鼓吹著夢想,卻在內心中謾罵:“誰TM還在堅持夢想啊,真是個大傻子”。
夢想誰都不缺,缺的就是執著地行動。有夢想,去行動,再堅持,這12個字一直是我追求一切想要的事物的做事準則。就如影片中主人公對兒子說的:“如果你有夢想,就應該去捍衛它”。(圖片)
當你在追尋自己的夢想時候,那種過程是會讓你感受到的幸福的,這也是一種幸福的形式。或許在過程中,會有痛苦,會有煎熬,甚至會有流血,但死磕自己的精神就是幸福的定義,這就是我認為的一種幸福。
03
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依舊守候在家人的身旁
影片中的主人公在妻子離開后,獨自帶著年幼的兒子,流浪在美國的大街上。他們在外人眼中,沒有能夠吃飽的晚餐,沒有床位只能在廁所寄居,每天的生存問題似乎讓他們無法感受到幸福,感受到世間的關愛之情。
但或許我們錯了。世間上最真摯的情感往往在人生低谷的時候能夠變得異常強大耀眼,就如主人公與兒子的相依為命,即使吃不飽沒地方睡,父親沒有拋棄了兒子,獨自離開,而是永遠守候在兒子身邊,這就是幸福的源泉,讓無奈痛苦的每日生活變得慢慢有點溫情,有點小小幸福的感覺。
幸福其實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想象的幸福都過于龐大奢華,卻忘記留意身邊那些點滴的幸福印記。當我們羨慕別人的幸福的時候,多往自己的身邊瞅瞅,與自己的家人,愛人,親人相伴的時候,那種血溶于水的情就是最大的幸福。
04
擁有堅強的信念
影片中的主人公為了今后生活的改善,努力地在窘迫的生活中堅持著自己成為股票交易員的信念。這種信念即使被現實踐踏地體無完膚,也忍耐著撿起來,繼續堅持地努力著。
這其實就是我在這部影片中找到的有關幸福最讓我動容的部分。我們會被現實踐踏,被生活蹂躪,逼迫放下尊嚴,我們看似是失敗的,是無用的,是一堆只會產生廢物的肉,但我們只要擁有堅強的信念,面對的一切不堪,恥辱,痛苦都只是我們人生中淡淡的一筆,我們能夠讓自己站立起來,勇敢起來,沖破人性中最恐懼的一道墻,去迎接那幸福的光照,去感受世界上最為純粹的幸福感——堅強地去走過你認為對的那條繁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