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智宣子想找接班人,最先想到的是智瑤,其次是智宵。智果卻堅決反對:智瑤這人吧,有五個優點,but有一個缺點。優點一顏值高(美鬢長大),優點二功夫好(射御足力),優點三懂才藝(伎藝畢給),優點四善溝通(巧文辯慧),優點五夠膽識(強毅果敢);但是——事情往往都是壞在但是上——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心胸狹窄。如果一定要選智瑤當總瓢把子,智家早晚給人滅了。
智宣子不聽,智果請求換大哥,甚至連“智”這個姓氏都不想改了,改在“輔”姓門下。
果不其然,智氏集團在智瑤的英明領導下,很快走向了被兼并重組的道路。
這是歷史的事實,以及事實的全部嗎?
未必,智宣子選擇了智瑤是事實,智氏集團轟然倒下是事實,不過,智宣子選擇智瑤的理由始終是個謎團,姑且大膽的穿越到春秋,用慢鏡頭的語言回放一下:
?智宣子:“我看晉國氣數已盡。”
“主公英明,”智果附和道,“我們的機會來了。取而代之,繼而問鼎天下或許就在朝夕之間。”
“我已經老了,防守有余,攻勢不足。”智宣子沉思了一下,“只怕這個重擔要交給下一代了。智瑤和智宵,依你之見,誰更合適?”
“兩位公子都是人中龍鳳,微臣定當全力輔佐、死而后已。” 老大還沒出牌,智果可不敢貿然下結論。
智宣子明白做臣子的苦衷,只好繼續說了下去:“智宵出事沉穩,然失于保守,智瑤大膽冒進,然失于桀驁。若是選了智宵,足以割據一方、封疆為候,但難以贏天下;若是選了智瑤,成則一統江山,敗則覆巢無卵。to be or not to be,這是一個問題。”
智果:“主公,看來你已經有了選擇。”
“沒錯。”智宣子點了點頭,“我選智瑤。”
“微臣必鞠躬盡瘁、輔助公子。”
“不!”智宣子有深意的笑了笑,“你一定要離開!”
智果不解的望著主公,
智宣子解釋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我選智瑤是一步險棋,成則千秋功業,敗則血脈無存。我可不想輸的太慘,得先給智氏留一個退路,而這個退路就是你!你現在離開智氏,另立門戶;萬一哪天智瑤敗了,你就是中興智氏的希望和種子。”
“微臣遵命。”智果叩首,已經琢磨好第二天和主公在大殿上如何演好這出看給世人的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