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在推理小說界算是鼎鼎大名,可惜之前很少接觸這一類型的小說,一直未能謀面。不記得什么時候,京東圖書搞促銷活動,照著暢銷書目買了一批,其中就有一套東野的套裝。當時《解憂雜貨鋪》正熱,就從這本書一路讀《白夜行》、《惡意》,直到《嫌疑人X的獻身》,就我而言,《嫌疑人》應該是成就最高的一本。
故事得從中學數(shù)學老師石神的女鄰居花岡靖子說起,她離婚后獨自帶著女兒住在石神隔壁,是男老師的暗戀對象。靖子的前夫是個典型的渣男,離婚后不停騷擾靖子,要錢、酗酒還有家暴,靖子只能不停搬家躲藏。
這一晚,前夫又找上門,除了要錢、家暴外,還表現(xiàn)出對自己女兒的非分之想,靖子忍無可忍,跟女兒合力勒死了前夫。正在母女兩個猶豫要不要報警時,隔壁的石神出場了,他一人承擔下處理尸體的所有事情,并向靖子保證,只要按照他的安排做,警察就不會發(fā)現(xiàn)。
靖子將信將疑又無可奈何,只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tài),遵照石神的安排。后來,尸體被發(fā)現(xiàn),由于一直被前夫騷擾,靖子理所當然成了最大的懷疑對象。可連靖子也搞不清楚,警察一直調查前夫死后一天的事情,而這一天晚上,她遵照石神的安排跟女兒去看了電影,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警察更郁悶,明明前夫死前就是來找靖子的,明明靖子有最充足的殺人動機,而偏偏她又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警察的調查進入了死胡同,讀者也如墜迷霧中,想不透木訥的數(shù)學老師做了什么,竟能誘導著警察把作案時間推遲了一天。幸好,石神的大學同學湯川參與到調查中,依靠他對石神的了解和同樣牛逼的推理能力,從發(fā)現(xiàn)石神暗戀的蛛絲馬跡開始著手調查,替我們揭露了事情的真相:原來,石神為了替靖子掩蓋,居然第二天用相同的手法又殺了一個人,而把這個人偽裝成了靖子前夫的模樣。警察一直拿第二起兇殺案的發(fā)生時間來調查第一起兇殺案,當然會走入死胡同。
為了保全靖子母女,石神早做了萬全的安排:他知道,讓毫無經(jīng)驗的靖子母女去撒謊應付警察根本不可能,于是干脆讓他們說實話,這樣他只能想辦法去篡改作案時間;甚至,如果案發(fā),他也早做好了自我犧牲的準備,他不惜把自己偽造成狂熱暗戀靖子的偷窺癖,讓警察認可他的作案動機,由他頂罪。
看完之后,很想跟書中的湯川一樣發(fā)問:“到底是什么樣的感情,能讓人做出這種事情?”什么樣的力量會使在日常生活中木訥、乏味的數(shù)學老師想出這么天才的創(chuàng)意?什么樣的感情,會讓一輩子只對數(shù)學感興趣、一直游離于現(xiàn)實世界之外的數(shù)學天才,寧愿自己受辱、自己去傷害無辜、自己去死,也要拼力保全另外一個毫無關系的人?
愛情的魔力至此,恐怕無出其右者了。愛情給予石神希望,將生活在數(shù)學世界的天才拉回現(xiàn)實生活,讓他成為縝密的計劃者、冷靜的殺人犯,讓他表現(xiàn)出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和偉大的獻身主義。
順便提一下中日兩國改編的兩部電影,都中規(guī)中矩不失原著本色,不過對比讀書的愉悅和驚心動魄而言,體驗還是略差,沒有充分表現(xiàn)詭計的巧妙和獻身精神的驚心動魄。
最后,那個經(jīng)典的問題:“設計一個沒有人能解開的問題和解開這個問題,哪個更困難些?”其實,我覺得,還是愛情更困難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