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教學系統的設計要素
教學系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創建的系統。教學產品是作為教學系統中的某個子系統或者工具出現的,所以設計教學產品,應當先了解教學系統中的各種設計要素。在經過一番挖掘以后,發現Ron Oliver教授對在線教學要素的分類非常有參考價值,他將教學過程中的要素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學習任務,學習資源,學習支持。分類的依據如下:
這種分類法依據各種要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作用進行了分類。更加具體的分類有以下的圖示:
從廣義的角度看,教學就是將這些不同的要素組織到一起,然后讓學生參與的過程。學習的質量取決于為學習提供了那些要素,這些要素的質量又如何。教學產品的設計就是組織這些要素以輔助學習。比如各種視頻課程平臺,實際上是提供視頻教學資源。各種問答工具可以認為是提供了教學支持。
Ron Oliver教授的分類法,實際上也能夠作為一種教學問題診斷工具。當教學達不到既定目標的時候,就可以考慮是學習任務不夠吸引學生,學習資源不夠豐富,還是學習支持的力度和方式不夠。這些問題也可以用來對教學產品進行需求分析,幫助你弄清楚真正的需求在哪里。
這種分類法還有另外一個啟示,就是指明了內容資源在學習中的作用,學習的焦點是學習任務而不是內容資源,資源只有在幫助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時才有用。例如,如果我們只是看一個視頻,那我們沒有任何目標,只能從中得到少量的信息。但是如果我們是為了解決某個特定問題來看這個視頻,就能從中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資源的作用才得到發揮。
從這個角度分析,當前的在線教育中最為匱乏的不是學習資源,而是學習任務和學習支持。
5. 學習總是發生在活動中
現實中的教學通常是按照內容來組織的,因而代表教學內容的媒體資源就常常被看做教學的代表物。傳統課堂里,人們會認為教科書就代表課程,書講完了,課就講完了。在線教育中,人們口中所講的“課程”通常指的就是包含教學內容的視頻資源,看完這些視頻,就是“上完課”了。
"資源"僅有被用在有目標的活動中,學習才會發生。一本高質量的教材如果只是被放在書架上,從來就沒有被閱讀過,那學習就沒有發生。教材只有被“閱讀”,尤其是帶著問題“閱讀”的時候,學習才會發生。從這個角度看,課程更應當被看做學生所參與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兩種視角下,課程的結構是不一樣的。
稍微思考就會發現,人的學習總是發生在各種“活動”中。閱讀,聽課,做筆記,討論,查資料,解決問題,寫文章,做實驗,做項目...,學習是由這些不同種類的活動構成的。有些是有教師參與的,可以稱為教學。比如課堂,講座,討論,答疑。有些是沒有教師參與的,比如做筆記,閱讀,查資料,寫文章,這些可以稱為學習。這些活動的共同目標是促進學習的發生,所以可以統稱為學習活動。教學過程應當是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它是由很多不同種類的學習活動所構成的。
非常自然的就能進一步推論,學習的效果取決于學習活動完成的質量,以及學習活動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用Ron Oliver教授的分類法,我們可以認為學習任務決定了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而為完成學習任務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影響了學習任務完成的質量。它們共同決定了學習效果。
如果把教學過程按照以上分類為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那么很自然的教學的設計就應當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設計教學,一種是設計學習。即需要給教師設計講課,討論,答疑,作業等他參與的那些活動,也需要給學生設計閱讀,筆記,問題解決,寫作等等活動。這并不是說要管理所有活動,而是說要對這些活動提供恰當的資源和支持,使它能夠更好的完成。
6. 在線教學的基礎單位是學習活動
在傳統的學校教學中最主要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這是一種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演示,學生在教室里觀看收聽并且做筆記的活動。這種活動得以維持下來,是建立在很多外部條件上的,比如學生違反課堂紀律要受到處罰,比如教師作為稀缺資源等。
但是在線教學中,這種教師主導,學生沒有選擇權的學習活動就行不通。互聯網技術的特點決定,控制終端的人決定自己能看到什么。課堂上的強制約束導致學生至少身體不能脫離課堂,可是在線的直播稍有不順心,學生立即就可以關掉窗口去做其他事情。這種權力分配的特點決定在線教學不能夠以教師主導,學生被動的活動作為基礎?;诰W絡的學習必須以一些學習者能夠在脫離教師的時候也能夠進行的學習活動為主。教師在網絡上的主要作用將不再是授課,而是設計學習活動,提供學習指導和學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