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行動派?學習日記】
[打卡寶寶]:周小猛
[打卡日期]:2019/5/26
[學習內容]:金字塔原理
[學習筆記]:
第一篇 表達的邏輯
對受眾(包括讀者、聽眾、觀眾或學員)來說,最容易理解的順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為主要思想總是從次要思想概括總結得出,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組織結構也必定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由一個總的思想統領多組思想。在這種金字塔結構中,思想之間的聯系方式可以是縱向的(vertically)——即任何一個層次上的思想都是對其下面一個層次上思想的總結;也可以是橫向的(horizontally)——即多個思想因共同組成同一個邏輯推理過程,而被并列排在一起。
你可以很容易地使受眾理解用金字塔結構組織的思想:先從金字塔的最頂端開始,沿各個分支向下展開。首先表達的主要思想,使受眾對表達者的觀點產生某種疑問,而主要思想(金字塔結構中的)下一層次上的思想將回答這些疑問。通過不斷進行疑問/回答式的對話,受眾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第1章 為什么要用金字塔結構
如果受眾希望通過閱讀你的文章、聽你的演講或培訓,來了解你對某一問題的觀點,那么他將面臨一項復雜的任務。
體現了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律:
大腦自動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各組中,以便于理解和記憶。
預先歸納到金字塔結構中的溝通內容,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記憶。
你應有意地將溝通內容組織成金字塔結構,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說話、培訓、演講、報告、述職和寫文章、總結、申請、方案、計劃等。
歸類分組,將思想組織成金字塔
人類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大腦會自動將發現的所有事物以某種秩序組織起來。基本上,大腦會認為同時發生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某種關聯,并且會將這些事物按某種邏輯模式組織起來。
你會將同時出現的或位置相鄰的幾個思想相聯系,努力用某種邏輯模式組織它們。這種邏輯模式必定是金字塔結構,因為只有金字塔結構才能夠滿足大腦的兩個需求:
一次記憶不超過7個思想、概念或項目。
找出邏輯關系。
奇妙的數字“7”
人一次能夠理解的思想或概念的數量是有限的。
當大腦發現需要處理的項目超過4個或5個時,就會開始將其歸類到不同的邏輯范疇中,以便于記憶。
歸類分組搭建金字塔
找出邏輯關系,抽象概括
所有的思維過程(如:思考、記憶、解決問題)顯然都在使用這種分組和概括的方法,以將大腦中的信息組成一個由互相關聯的金字塔組成的巨大的金字塔群。
研究發現,最有效的表達方法是:先提出總的概念,再列出具體項目,即要自上而下地表達思想。
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
理清表達思想的順序,是寫出條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順序,就是先提出總結性思想,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先總結后具體的表達順序,你必須牢記。
受眾的大腦只能逐句理解作者(演講者、培訓講師)表達的思想。他們會假定一同出現的思想在邏輯上存在某種關系。如果你不預先告訴他們這種邏輯關系,而只是一句一句地表達你的思想,讀者就會自動從中尋找共同點,將你所表達的思想歸類組合,以便了解各個組合的意義。
由于受眾的知識背景和理解力千差萬別,他們很難對你所表達的思想組作出與你完全一樣的解讀。事實上,如果你不預先告訴讀者某一組思想之間的邏輯關系,他們很有可能會認為某一組中的思想之間根本沒有任何關系。退一步說,即使受眾能夠作出與你完全一樣的解讀,你也增加了他們閱讀的難度,因為他們必須自己找出這種你沒有提前說明的邏輯關系。
一旦告訴你判斷每句話之間關系的框架,你就可以很容易地用我希望你采取的方式理解我表達的這組思想。讀者在接受信息時,總是在尋找一種能夠將所攝入信息聯系起來的結構。為了保證讀者找到的結構就是你希望他采納的結構,你必須提前把這種結構告訴他——這樣他就知道要尋找哪個共同點。否則,讀者很可能會發現某些并非你希望的邏輯關系,甚至可能根本發現不了任何邏輯關系,這樣既是在浪費你的時間,也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
無論讀者的智商有多高,他們可利用的思維能力都是很有限的。一部分思維能力用于識別和解讀讀到的詞語,另一部分用于找出各種思想之間的關系,剩下的思維能力則用于理解所表述思想的含義。
你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表達你的思想,減少讀者用在前兩項活動上的時間,從而使讀者能夠用最少的腦力理解你表達的思想。相反,如果讀者必須不斷地在上下文中尋找某種聯系,那么這種呈現思想的順序就是不適當的,大多數讀者也會對不斷尋找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感到厭煩。
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你的思維從最底部的層次開始,將句子按照某種邏輯順序組成段落,然后將段落組成章節,最后將章節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則是金字塔最頂端的一個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觀點)。
因為你總是要不斷地對思想進行歸類和概括,直到沒有可與之關聯的思想可以繼續概括,因此,你寫的每一篇文章的結構必定只支持一個思想,即概括了所有各組思想的單一思想。這一思想應當就是你希望表達的思想,而所有在其之下的思想則越往下越具體、越詳細(如果你正確構建了文章的結構),并且都對你希望表達的主題思想起著解釋和支撐的作用。
你可以通過檢查你的思想是否用金字塔結構相互關聯,從而確定你是否正確地構建了文章的結構。
1.文章中任一層次上的思想必須是對其下一層次思想的總結概括
這一條規則說明,你在思維和寫作中的主要活動,就是將較具體的思想概括抽象為新的思想。正如上文提到的,段落的主題就是對段落中各個句子的概括,章節的主題也是對章節中各個段落的概括,依此類推。
2.每組中的思想必須屬于同一邏輯范疇
如果你希望將某一組思想的抽象程度提高一個層次,那么這一組中的思想必須在邏輯上具有共同點。
檢查你將思想分組的一個簡便方法,就是你是否能夠用單一名詞表示該組的所有思想。根據這一方法,該組中的所有思想都可以被冠以“建議”、“原因”,或“問題”、“需作出的改變”等名詞。思想的種類沒有限制,但每一組中的思想都必須屬于同一范疇,都必須能夠用單一名詞表示。
3.每組中的思想必須按照邏輯順序組織
必須有明確的理由說明為什么把第二個思想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或第三位。
提示
組織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種邏輯順序:
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時間(步驟)順序:第一、第二、第三
結構(空間)順序:波士頓、紐約、華盛頓
程度(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你選擇的邏輯順序展現了你在組織思想時的分析過程。如果思想的組織方式是演繹推理,那么這些思想的邏輯順序就是演繹順序;如果思想按因果關系組織,那么其邏輯順序就是時間順序;如果是對某種現有結構進行評論,那么其邏輯順序就是結構順序;如果按類別組織思想,那么其邏輯順序就是程度順序(重要性順序)。因為演繹推理、發現因果關系、化整為零和歸納總結是大腦可進行的僅有的4種分析活動,這4種順序也是大腦可用于組織思想的僅有的4種順序。
因此,寫出條理清晰文章的關鍵,就是在你開始寫作之前,先將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結構中,并根據以上規則進行檢驗。如果不能符合以上任何規則,就說明你的思路存在問題,或者你的思想還沒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組織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讓讀者理解你表達的信息。這時,你應該調整自己的思路,以使其符合金字塔原理的規則,從而免去反復改寫文章的麻煩。
第2章 金字塔內部的結構
金字塔中的子結構,能夠加快你梳理思想的過程:
主題與子主題之間的縱向關系
各子主題之間的橫向關系
序言的敘述方式
縱向關系
有些很明顯的事實可能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被人們所認識。
要想吸引讀者的全部注意力,作者就必須在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之前,避免引起讀者的疑問;也必須在引起讀者疑問之前,避免先給出對該問題的答案。
金字塔結構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你只在讀者需要的時候才提供相應的信息。
金字塔結構的巨大價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時,從視覺上使縱向的疑問/回答式對話關系清晰化。你的每一個表述都應當引發讀者的疑問,而你也必須在這一表述下的橫向結構層次上逐個回答讀者的疑問。
橫向關系
當考慮在下一結構層次上如何表述時,必須保證你的表述能回答在其上一個層次上的表述引起的疑問,同時還必須保證表述符合邏輯。也就是說,表述必須具有明確的歸納或演繹關系,但不可同時既具有歸納關系,又具有演繹關系。在組織思想時,歸納和演繹是僅有的兩種可能的邏輯關系。
演繹性思想組合是由幾個承前啟后的論述組成的。第一個思想是對當今世界上的某種現象的表述;第二個思想是對該句子的主語或謂語所作的表述;第三個思想則說明了以上兩種表述同時在世界上存在時所具有的隱含意義。因此,演繹性思想組合具有以下形式:
所有的人都會死。
蘇格拉底是一個人。
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你需要概括演繹性思想組中的論述,以提高一個抽象層次。你的概括主要基于最后一個表述:“因為蘇格拉底是一個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歸納性思想組合中的思想互相關聯,你可以用同一個名詞表示組中所有思想,如支持的原因、反對的原因、步驟、問題,等等。歸納性論述的形式是:
法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德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俄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
為了提高一個抽象層次,你需要識別以上句子的共同點(即:都是針對波蘭的戰爭行為),并得出一個推論。你的推論可能是“波蘭將受到坦克入侵”或類似的思想。
為了保證你的文章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你必須使文章回答讀者頭腦中已有的問題,或者能回答讀者對周圍發生的事情短暫思考后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文章的序言可以通過追溯問題的起源和發展來確定這一問題。
問題的起源和發展必然以敘述的形式出現,因此也應當按照典型的敘述模式發展。序言的開頭應向讀者說明“背景”(situation)的時間和地點。在這一背景中應當發生了某件事情,可稱為“沖突”(complication),使讀者提出(或將使讀者提出)你的文章將要“回答”(answer)的“疑問”(question)。
這種典型的講故事式的呈現——背景、沖突、疑問、回答——能夠使你確保在引導讀者了解你的思維過程之前,你和讀者是“站在同一位置上”。這種形式還能保證你將思想的重點一定放在文章的最前面。這也是判斷你是否以最直接方式傳遞正確信息的方法。
這3種子結構(即縱向的疑問/回答式對話、橫向的演繹或歸納推理、講故事式的序言)能夠幫助你找到構建金字塔所需的思想。了解了縱向關系,你就可以確定某一層次上的思想組必須表達哪種信息(即:必須回答針對上一層次的思想讀者所提出的新疑問)。了解了橫向關系,你就可以判斷,你組織在一起的思想是否用符合邏輯的方式表達了信息(即:是否是正確的歸納或演繹論述)。更重要的是,了解讀者最早提出的疑問,將確保你組織和呈現的思想與讀者有關聯(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讀者的初始問題)。
[堅持習慣]:
每天1萬步+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感悟]:
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