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你的意義
By 易葉知秋_南溪
很多人覺得我的名字很特別,然后問我,你的爸爸媽媽給你取名的時候琢磨了很久吧?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爸爸媽媽。
我第一次對自己的名字有感覺是在6歲那年,我上了4年的幼兒園后,媽媽說,“寶寶,你上小學了,你要會寫自己的名字”。于是,我媽就拿了一沓我爸的備課紙,然后開始一筆一劃的教我寫名字。
我的名字筆畫很多很多,全中國只有我這樣一個名字。(當然是百度以后,我發現迄今為止,沒有人和我同名。)然后我非常地聽話,把名字一遍一遍地寫,越寫越大。
我媽看我寫得很認真,她說,寶寶你表現得真好。我拿一盒冰淇淋給你吃。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覺得我的名字有了點意義,它和美食有關,只要我表現得好,我就有好吃的。
我媽告訴我,其實最早的時候,我爸擔心我的名字筆畫太多,所以打算把我叫做郭一。這樣我除了姓氏之外再寫一筆就好。后來我媽不同意,大概是因為她自己的名字就非常一般,所以她希望我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然后他們倆一起琢磨,就有了現在這個名字。
這么多年,我沒有去思考名字的意義。但是到了25歲這一年,經歷了許多(當然比起眾多的大咖,我的經歷簡直微不足道),我會開始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每個人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便會煞費苦心(至少現在每一個疼愛自己的子女的父母都會這么做)去思考一個獨特的名字給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很多美好的期盼寄寓在這個全新的生命之上。比如,叫揚航,叫起帆,就是要揚帆起航;叫祈安,叫心平,無非就是希望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諸如此類,等等。
走到今天,我一直在想,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你因為什么而不同?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哪怕有無數的人與你重名,但你的人生卻無可替代?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不要太早的把自己納入和別人一樣的狀態,這就是最好的我們。
可以這么說,在十八歲之前,80%的中國青少年的狀態是類似的,你想要獨一無二,想要出類拔萃,想要與眾不同,簡直難于上青天。他們要面對的是小升初、初升高然后到高考的三個階段的升學壓力。那么剩下的20%的這些人,他們可能因為家庭背景或者是自身出眾的才華,很早就定好了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這一條80%的人要走的路,他們可以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舉一個例子來說,最近零零年左右的偶像逐漸成為頭條,也圈了眾多粉絲,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火了三年的少年組合Tfboys,演了《瑯琊榜》里的飛流的吳磊,演了《好先生》里的叛逆少女童家禾的關曉彤等等,他們都是00年代附近出生的小少年們,因為各種機緣巧合,他們有機會比別人更早的進入娛樂圈,成為新生代的偶像。因此他們即便有升學考試的壓力,但是他們未來的道路注定和絕大部分人不同了。
那么十八歲之后,80%的人又可以進入到各類的大學或院校繼續深造。這個時候,才是一個人真正展現自我的開始。但很多人進入大學之后,其實是非常迷惘的,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擺脫了一直以來的升學壓力,似乎未來畢業之后就是加入就業大軍的隊伍里,茫茫然地找工作。大學開始,沒有人會告訴你應該做什么,有什么用,一切都是在探索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方向。
我剛進北大的時候,很傲喜歡擺出一副高冷的樣子,裝成一個文青的樣子,我以為這樣會有人喜歡。我本來以為進入北大可以不用認真學習,80分就好。結果這些全部都錯了。我裝得很高冷,結果別人也不愿意搭理你。我考了80分,結果周圍90%的人都在90分以上……這樣第一個學期,我就把自己困在了十分被動的處境之中。因為我的成績排在110人里面的第70位,照這個速度掉下去的話,我在北大連保送研究生的機會都沒有了。第二個學期開始,我就非常認真地學習,啃書,我只能一點一點地還原原來那個學霸的自己。這樣的生活非常的單調,一開始我用運動的方式來調節自己,到了大三的時候,我開始去找兼職教書。我發現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得很充實,因為我自己要學習,我又可以教書,然后又可以堅持每天鍛煉。這樣的生活狀態我覺得非常的好,似乎這個時候我開始覺得,不錯,大學生活應該這么過。但是這個時候大學已經走過了3/4了。
保研北大失敗之后,我被武漢大學錄取了。當時的我,心情極度的郁悶和低落。北大和武大,兩校雖然同為985院校,但絕不可同日而語。
后來我告訴我爸爸,25歲之前,我拿了兩個狀元,讀了一次北大,讀了一點博士,住了一次櫻園,我覺得挺好的。
去年10月份的招聘季,廈門的公立中學來武大招聘老師。那是全省頂尖的中學,要進入這個系統是非常非常非常難的。后來我被三番五次地叫去面談,感覺簽約的意向特別明顯。簽約的前一天,我放棄了這個讓很多人羨慕的體制內工作。在中學教書,對我來說是很容易的事,但我似乎從這張就業協議上望見了我自己退休之前的狀態——一個論資排輩萬年不變的圈子,一個拿著還沒有我兼職的錢多的工資成為一輩子還房貸的女人。(我個人屬于依靠自己買房一族)所以在還沒有想好我想要什么的時候,我決定暫時維持我現在的狀態。
想來,我覺得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履歷賦予自己的名字以生命的價值。正是因為每個人能不同的選擇,才造就了每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不要太早的急于把自己變成和他人一樣的社會因子。很多人進入工作領域之后,就好像機器上的一個零件,每一天,這個機器都需要這個零件來維持,但這個零件與其它的零件之間,根本不存在本質的區別。
所以,茫茫然生活在大千世界的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存在的意義?因什么而留名,因什么而不朽?
因為你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自己的人生,你的經歷就是你的名字最好的詮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y 易葉知秋_南溪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