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的一檔綜藝節目把演員朱雨辰和他的媽媽推上了風口浪尖。幾乎所有的公號都在評論這對母子的相處模式。
朱媽媽年逾七十,生命中最大的最求就是“為孩子而活著”。她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4點起床為孩子熬雪梨汁;但凡兒子外出拍戲,她要跟著兒子到劇組只為貢獻親手做的飯;兒子每交一任女友,她都要審查干涉,要求未來兒媳必須如她一般“伺候”自己的兒子……諸如此類,嚇得網友們紛紛為朱雨辰的前女友們慶幸:“感謝當年不娶之恩。”
朱媽媽滿滿都是愛,卻換來兒子滿滿的無奈和看客們慢慢的憤慨。原因無他,愛太過就成了束縛。媽媽把自己的人生和兒子緊緊的綁在一起,她沒有自己的生活,相應的她也就不容許兒子擁有除她以外的生活。這對任何一個獨立的人來說,都是極其恐怖和令人崩潰的。看到朱雨辰在把朋友送走后,獨自哭泣的背影,真的讓人很心酸。
中國式家庭關系里“邊界感”是最難建立的。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滲透,父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對子女是全方面的管束,并且時效是永久性的永不失效。而孩子在這種氛圍之中無法發育生長出獨立人格,以至于哪怕人到中年或是暮年,都保持著和父母“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
破除這一枷鎖的辦法是父母和孩子都必須要“斷奶”。當然是心理上的“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