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伍小伍,一個新青年。和世界上大多數年輕人沒什么不同,喜歡旅行,閑時看看書玩玩手機,有幾個好朋友隨時聯系,也有自己的秘密花園。
用八個字形容來我的前二十三歲月:“懵懵懂懂,懶惰不堪。”嗯,的確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人生經歷也乏味可陳,依靠著一點兒小聰明小努力小運氣走到現在。如果沒有爹媽的資金投入,顯然我肯定會中途拋錨,不知道人在何方。如果說我目前的人生有什么優點,或許就是還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缺少改造自己的勇氣和行動。
中學時代總是質疑學習的意義,不知道考上大學有任何意義。如果上大學是為了享樂人生,那我們為什么要考大學?何不好好享受中學的美好時光?這個問題糾結我長達七年之久。所以在那個七年,我沒有全力以赴,而是走馬觀花,其實日子也不好過,還總要偽裝一副自己很認真的樣子,以免被別人看穿嘮叨不停。我討厭偽裝,但自己還是避免不了,然后結果就是差強人意的成績,總是離爸媽的目標差一點再差一點,覺得有點愧對爸媽。
終于混到一所末流的大學,所有的生活變成了自己的,反而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我這么些年用自己反抗著有關學習的一切以為自己是個悲劇英雄,其實自己成了大大的犧牲品,而我反抗的從來都不是學習,而是以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標準,我討厭的實際上是“考試”。
再反觀我之前的那些年,我喜歡從很多地方獲取不同的知識,課外書、雜志、電視、網站等都是我的老師。我不僅僅只想看教科書一種觀點,所有的學生都是看同樣的書,做同樣的事,那我有什么不同?所以拒絕和別人不一樣的方式就是連學習都拒絕了。現在想來自己真是傻得無可救藥。幸好,大學生活比較自由,沒人理會你什么歷史,老師看上課表現和考試,同學看能不能玩到一起。至于剩下的,自己安排。
接下來的四年越來越接近理想的生活,看喜歡看的書,做喜歡做的事,唯一缺陷的是經濟沒有獨立要受制于爸媽。世界很大很美好,然后一次又一次走出去又走回來,慢慢學會獨立生活。作文中文系一份子,對于專業,算不上用心,該看的書還有數不清沒有看完,深感慚愧。但這也無疑為我打開一扇大門,看書學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輩子的事情。
誠然,我不是完美小孩,和爸媽從敵對到互相理解到現在和平相處。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他們觀念的極限,一個人旅行,還做各種“無用”的事情。但幸運地是,我有一對思想還能跟得上時代潮流的爸媽,沒有給我很大壓力,很多事情讓我自己做主。
大學里參加了教育公益“美麗中國”的一個項目,我和“我的孩子”一起分享學習和生活。終于發現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人要保持學習,只是學習方式可以多樣化。在學校學習是一種最直接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怎樣和別人交流,如何安排時間,怎樣把房子打掃干凈……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人生在世,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的過程。
那么問題來了,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要為此做些什么呢?這是我不得不面對的最現實的問題。我要成為一個靠譜且有趣的人。至于做事,我對自己的標準是腳踏實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我就是我,普通人一枚,不是不一樣的煙火,只想做最好的我。
所以,我現在就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