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 ?小樹 32號
下午和以前一同事相約一起喝咖啡,期間聊起工作和生活種種,我發現,現代人普遍對金錢感到不滿足。這位同事父母常年經商,家里經營著幾千萬的生意。她告訴我,我們以前一起工作的另一位女同事老公特別有錢,最近剛換了幾百萬的豪車。在我看來,她不必把這事放在心上,畢竟她家的經濟實力不會比另一位差。我看她的穿著很樸素,一雙鞋子穿了好多年也舍不得換,她把所有的錢都存起來了。
為什么許多人已經賺了很多錢,但卻舍不得多花,還是像一個機器一樣習慣性的存起來。這反映了國人普遍的焦慮心態,很多人告訴我“存錢是為了供孩子出國讀書”“如果生一場大病,如果家庭突然發生重大變故,沒有一筆錢怎么行”。也反映了社會上極為普遍的攀比心理。資產攢夠了一百萬,那前邊還有兩百萬、三百萬的呢,資產到了一千萬,那還有兩千萬、五千萬的在那擺著的呢。當“一百萬”遇到“一千萬”,心理的自卑是顯而易見的。人類本身普遍都是自卑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也在努力說明這點,何況在這個以金錢判定社會地位的時代,許多人潛意識里在金錢面前都是自卑的。究其原因,我們的上一輩、上上一輩的貧窮的,對“沒錢”在骨子里是有擔憂的,經過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國家也一直倡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有錢人、賺錢的門路大肆標榜宣傳,這也引導了社會的價值觀。
看到人們這些稍有過火對錢的執念,包括我自己,我的親人朋友,我希望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可以改變,讓每個人都能活出自我,而不是只看得到錢。不以一個人擁有的金錢多少來判定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因為個人沒有錢就不尊重他、否定他的價值,不僅因為一個人有很多錢就盲目崇拜他、尊敬他。
要改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很難,雖然每個人都深陷其中,卻很難抵擋滾滾洪流。可喜的是,隨著我們國家、人民經濟逐漸富裕,國家也看到了目前社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偏執,開始逐漸引導人們走上“正軌”。而我們每一個深陷其中的人也應該走上覺醒的道路,不盲目的賺錢、存錢,仔細審視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看一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拼命賺錢、存錢的目的又是什么。不然,就賺了再多錢,也不會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