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 《黃海晨刊》,上面共刊登了6篇來自全市小學生的作文。其中,5篇作文來自同一個學校—五蓮縣實驗小學,且出自同一個年級2014級。
這并不是孤例。一段時期以來,該校學生在各級報刊上發表文章,幾乎成為一種常態。據不完全統計,自4月份開始,短短3個月,2014級學生就發表習作50余篇。
看到自己的習作登上大雅之堂,孩子們笑開了花,起筆作文更有干勁。手捧散發著墨香的報刊,看到自己孩子的名字位列其中,家長也滿滿的自豪感,紛紛主動配合,家校溝通大提速,零障礙,社會滿意度大幅飆升。每周班級信箱里都塞滿了學生習作,教師雖然苦點累點,但看見孩子的進步,心里還是很有成就感。
優秀的學生背后,站著的是卓越的教師。社團活動中,教師精心備課,分專題微格訓練,循序漸進;作文講評課上,自評組評師評,寫評語寫反思,一稿二稿三稿,精益求精;閱讀,周記,口語交際,走出傳統課堂,實施大語文教學。
教學相長,學生的進步同樣成為推動教師成長的重要力量。唐正明老師注重教學反思,善于抓住教育教學的細小環節,深入挖掘,精心提煉,在教育科研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反思新課改的《冷靜看課改,熱心待花開》,洋洋灑灑3000余字,5月份的《山東教育》用兩個整版全文刊登;總結寫字教學的論文則在6月份的《山東教育》刊發。一份重點教育刊物連續兩期發表一位教師的文章,在全省也是不多見的。
教好書育好人是我們的本職。除此之外,我們每一個人還要考慮,在平凡的講臺上,我們應當怎樣留下自己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