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門當戶對”的婚姻,在大多數人眼中,也是所謂高匹配的優質婚姻。往往出現悲劇婚姻時,大家都會唏噓四起:“這就是典型的門不當戶不對婚姻帶來的悲劇啊!”
那究竟什么是“門當戶對”呢?那什么叫“門當”?何又為“戶對”?
古時候,“門當”指大門前的石鼓,有圓形和方形之分,圓形代表戰鼓,說明這家人為武官,方形代表書箱,則是文官。“戶對”指位于門楣上方的圓柱形木雕,一般都是雙數,有二、四、十二之分。
這似乎是為了強調和固化當時的階層意識,讓所有人從大門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這戶人家大致的家庭條件及社會地位,通過外界的評價及反饋來保持自己的身價。
擁有這樣門第的人,如果兩方大門都很氣派,這門婚事似乎靠譜的可能性就大大加強了。
但這其實暴露出一個問題,這不就是舊時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想盡辦法維護自己階層搞得事嗎?
潛臺詞就是說,“門當戶對”適用于我們上等的婚姻,而你們普通人,參照我們這樣的標準在自己同層次里找人家就行了。
這其實是一種不歡迎通過婚姻實現逆襲的跨階層的“游戲”,還變成了大家共同認知固化下來,是不是有點可怕?
02
比較現代一點的解釋是“門當戶對”是門道相當,掙錢的門道相當才能落戶成親。有些人相親會考慮門當戶對問題,還指男女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才適合相親。
總之,“門當戶對”看起來與志同道合、物以類聚道理相似,否則就意味著容易夫妻不和,最后不得不分道揚鑣,子女受罪。
“門當戶對”得到了廣大吃瓜群眾的認可,認可這才是婚姻長治久安的基礎。
我也曾經這么以為“門當戶對”代表著男女雙方生活環境及認知的高度匹配,可是隨著觀察周圍朋友越來越多的婚姻其實有各種各樣狀態時,我也開始重新思考“門當戶對”這件事在婚姻中的影響究竟幾何?
仔細想想,一旦這種“門當戶對”先入為主的概念影響到人們對戀愛、婚姻的基本判斷,其實也是有問題的。
他其實過度強調了階層和個體家庭的經濟狀況,這些都是基于過去的成果來固化人們的認知,多少有點靜止不變的意思。但任何事情都是有發展軌跡和自身規律的,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啊。
這種以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的方式,其實弱化了現在和將來可以通過努力所做的改變。
我覺得“門當戶對”這個詞過度強調了已有的成果,老是沉浸在過去的思維方式,反而成了婚姻的巨大殺手。
03
一旦婚姻出現問題,很容易形成慣性思維,就是當年門不當戶不對,才導致今天的悲劇。
幸福的婚姻總是相似的,其實對更多不幸的婚姻沒有太多的指導價值。而穩定的婚姻開始發生裂變時,根本不是“門當戶對”的原因,而是婚后婚姻雙方發展不平衡所致。
這會導致雙方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無法得到對方的理解,對婚姻產生懷疑甚至厭倦,最終導致兩個人分道揚鑣,一個家庭就此正式瓦解,婚姻宣告結束。
也許大家看起來“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有很多失敗的例子,但更多的失敗,則是看起來當年那些“門當戶對”的婚姻。
婚姻的穩固,不是當年那個“門當戶對”的外在物質條件,而是在婚姻關系中是否兩個人共同成長,是否有太多的共同語言和靈魂共振?
就像爬山,兩個人肩并肩、手牽手行動時,說話可以低聲細語,在對方耳邊傾訴。而其中一個人跑得太快,對方卻遲遲跟不上來,當你在半山腰對著山下的人說話必須大喊,一張口就是自己耳邊回音四響,可山下的人還不一定能聽清。
時間長了,兩個人都會很累,連溝通交流都成問題的時候,就會形成新的“門不當戶不對”。
04
我見過不少看起來并不門當戶對的夫妻,克服了很多困難在一起,最后生活也越來越甜美,婚姻一直有溫度、有足足的幸福感。
我曾經有個北京同事,他本人是一個省外的普通大學本科進京就職的,他媳婦是傳媒大學的博導,女兒是北大的學子。
他也并不回避這個話題,拿自己開玩笑時曾說:“我雖沒上北京名校,但這也沒啥關系。想一想傳媒大學的博導還不是得忍受我每天的呼嚕聲,北大的孩子不乖我一樣該打就打。”
我見過這一家三口在一起非常和諧的相處,關系非常的融洽。試想一下,作為一個外省的農家子弟,找到北京本地城市家庭長大的高學歷姑娘,傳統意義上講也不是“門當戶對”吧?
可這個同事,自身非常的努力,在記者圈里也小有名氣,絕對不比自己做研究、教專業課的妻子能力差。兩個人在傳媒領域總有著太多共同的話題。
這樣的婚姻,才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門當戶對”,這樣的“門當戶對”完全是憑借個人不斷努力的一種成長性匹配,才能經得起時間和歲月的洗禮,讓婚姻持久保鮮。
05
門當戶對只能作為一個基本的參考條件,可以代表著過去兩個家庭的思維方式、經濟基礎差距不大。
但過分的看重外在的門當戶對,其實是為自己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戴上枷鎖,以至于自己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小,主動放棄了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那些看起來“門當戶對”的雙方,一樣會因為后來不同的個人發展導致新的“門不當戶不對”。
所謂門當戶對,只是在人生馬拉松里,當別人穿著普通運動鞋甚至赤腳時,少數人一開始穿著跑鞋比拼時暫時領先罷了。
誰知道沒跑了多遠,這雙跑鞋就跑的中途破了洞。而那些光著腳、穿著普通鞋的人,反而更懂得愛惜腳和鞋,懂得休息一下儲存能量勻速前進。
所以聽起來“門當戶對”的婚姻,有時真的就像一雙豪華跑鞋,看上去很美,但真的未必合腳。
如果未來沒有持續換豪華跑鞋的實力和能力。寧可從一開始,放棄這種看起來很美的“門當戶對”也許是個好選擇。
閱讀完喜歡請點個贊,如果能選關注,必是真愛啊!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