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大學畢業前夕,和一位學理科的老鄉談到對前途很迷茫,不知道如何選擇才好,她當時說光在頭腦里想不行,得用筆寫下來,認真分析利弊,思路才清晰。
十幾年后,當我了解到東尼·博贊發明的思維導圖時,發現這不就是我老鄉說的用紙筆理清思路的好方法嘛!萬分遺憾的是,我年近不惑才發現這么先進的“用腦工具”,如果我高中時、大學時就掌握了這么神奇的思維方法,沒準人生的道路都會大不同。
不了解思維導圖的朋友可能會疑惑,什么是思維導圖?看你把它說的那么玄乎。
看這就是思維導圖。
簡單通俗地說,就是通過線條的不斷延伸,將頭腦中的想法不斷明晰深化的一種工具。
思維導圖是學習、工作的好幫手。學生用它來記筆記、復習功課,都非常立體直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職場人士用它來整理信息、發散思維,也非常便捷。
我們中國人接觸和了解思維導圖比較晚,但在世界上,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名校,這是必修課,微軟、甲骨文、迪士尼、通用電氣等知名企業也都推進員工學習使用思維導圖。在商界和學界,它簡直被視為珍寶。
你可能會覺得我以上提到的學校、企業都太高大上,他們使用的東西離我們太遙遠,所以思維導圖和我們沒啥關系。
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作為一項神奇的工具,思維導圖在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一樣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外出游玩、家務清掃、定制購物清單、召開家庭會議、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思維導圖都能大顯身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由后浪出版翻譯的矢島美由希的新作《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就列舉了非常多的范例,能讓人輕松搞定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作者本人就是一位神奇的人物,20年前,她是一位保育員,后來上了東尼·博贊親自講授的思維導圖課程后,成為培訓師,在日本各地巡回舉辦思維導圖講座。她的思維導圖都貼近日常生活,非常接地氣。
比如這張,是購物清單。
再看這張,是家庭會議記錄,討論去哪里吃拉面合適。
再如這張,是制定的暑假計劃。
看,一年級小朋友也能畫思維導圖。
你下次裝修房子,也試驗用一下思維導圖吧。
怎么樣?我的題目不夸張吧,思維導圖能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當你苦惱時,想不清怎么做時,畫張思維導圖吧,腦子里像亂麻一樣的思緒,很快就理清了。
怎樣才能畫出一張不錯的思維導圖呢?
作者列出了七個原則:
一是要尋找筆感好的紙張。有質感的紙張能帶給人愉悅感。
二是不要糾結于畫的是否漂亮。我們的目的是想清楚事情,不是比賽誰畫的更好看。
三是盡量五顏六色。色彩越豐富,大腦越活躍。
四是要有性感的曲線。大家看我舉的幾個例子,線條都是非常流暢的,沒有特別僵硬的,也沒有鋸齒狀的。
五是每個線條上都要有詞語。這是世界公認的思維導圖規則。
六是不要刻意層次化。越想層次化可能越畫不出來,順其自然就好。
七是先試試看。哪怕你從來沒畫過,也不影響你馬上拿起筆來隨便畫一個。
我現在很喜歡畫思維導圖,把這個神奇美妙的工具分享給大家,希望也能給你們打開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