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幾年,朋友曾送了我一本我們家鄉的縣志。縣志上記載,我們老家是1970年全縣通電的。對此,我幾乎沒有什么印象。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油燈。
? ? 我們家用的燈,最早是一個高腳磁制赭紅色的煤油燈。天快黑了,大人就讓我去村里小賣部買煤油。每次大概也就一兩毛錢。晚飯時,就得“掌燈”吃飯了。屋里彌漫著乳白色的蒸汽,一盞油燈放在灶臺邊,昏黃的燈光讓水蒸氣吹得閃爍而且搖曳。吃完飯,匆忙收拾完,大人就趕緊催著我把油燈吹了,說太費油,而且油煙把墻也會熏黑的。于是,周圍又是一片黑暗。一家人就這樣天南海北地聊,不知不覺睡了,一直到天亮。
? ? 我父親有個姑姑,我喊她姑奶奶。一直到現在,我都對她有很深的印象。一到冬天,她就會到我家來,陪我奶奶呆著。她滿頭白發,燈光下發出銀色的光亮,她面目慈善,說話和氣。一到快吃飯了,我媽就問:“姑奶奶,今兒咱吃點什么?”姑奶奶笑著說:“你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就吃玉米粥,里面放點紅薯最好。菜呢切點細咸菜,點點香油就行啦。”我媽說:“看您說的,就這飯還不好做嗎。”于是姑奶奶就跟我們一起吃,吃得很高興。吃完飯,我爸我媽有時忙別的去了,我就呆在屋里,在油燈下聽我奶跟姑奶奶聊家常,真是悠遠好聽啊。就這樣,我可以聽一個冬天老人講的故事。早晨起來洗臉,姑奶奶都習慣性地用手摳摳鼻子,里面就有黑黑的油煙,她就抱怨:“晚上我說不讓你們著燈,你們不聽;看看,費油錢不算,看看這黑煙!”于是,大家一笑而過。
? ? 后來我家就換燈了。是我爸自己做的一鐵鑄的。里面放上“臭電池”。我們就叫“電池燈”,總之是很亮,而且沒有黑煙。只是在點的時候總有氣味,有點熏人。但是因為它亮,又不怕風吹,所以很多老鄉都很羨慕我們家呢。
就因為總停電,點燈又費錢。所以那時家里人沒人催我讀書,不僅這樣,只要我在燈下攤開書本要念書了,我爸媽就著急:“我說你大白天都干嗎了?非得晚上點燈熬油的?快點寫,寫完趕緊把燈熄了!”這樣,我反而寫得又快又好。
? ? 后來我家有了15瓦的電燈,村里也不怎么老停電了;再后來,瓦數就越來越高,后來就換40瓦的燈管兒。如今,用的都是節能的吸頂燈。
? ? 現在,我們很難想象沒電的日子會怎么過。所有的電器都用不了, 特別是電腦用不了,上不了網看不了微信也寫不了簡書啦。但那些總是沒電的日子都過來了,而且回憶起來過得還不錯。那時體會更多的是親情,聽到的更多的是如煙的陳年往事。現在我們享受著無限的光明和璀璨,但似乎以前的一些東西也神奇般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真是,人的回憶就是這樣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