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綜藝娛樂節目鋪天蓋地充斥著熒屏,節目的類型也多種多樣,有親子互動類如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有音樂真人秀節目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蒙面歌王》,還有戶外競技類的如《奔跑吧,兄弟》、《極速前進》,也有假想類的如《如果愛》、《我去上學啦》等等。上述各大節目因其精良的制作,吸引眼球的明星嘉賓以及強大的背后團隊在播出期間深受觀眾的喜愛,也一度掀起討論熱潮。但在我們為節目的精彩而拍手叫好時,也應看到這些節目無一例外都是引進或購買海外版權,并非中國本土制造,而其中又以韓國娛樂節目居多。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奔跑吧,兄弟》、湖北衛視的《如果愛》,東方衛視的《我去上學啦》均脫胎于韓國熱門節目,而在每個夏天掀起一股音樂熱浪的《中國好聲音》則是荷蘭版《The Voice》的中國版“變身”。各大電視臺在引進這些節目時往往選擇保留原先節目的創意,只做些許更改,如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由其中一位歌手擔當主持人,五百位不同身份及年齡的大眾評委行使投票權以及兩周一次的參賽歌手替換,歌手經紀人等節目規則都與原版毫無差異,如果非要說出與原版的不同之處的話,那只能說參賽的七位歌手是不一致的。雖然在節目的第三季,節目組增設了原版沒有的“踢館賽”,但據悉,早在2008年,臺灣的《超級星光大道》就已經有過這種比賽形式了?!段沂歉枋帧烦晒α?,《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也大獲全勝,現在的娛樂節目讓觀眾有了在電視機前拿著遙控器早早等待的期望,也一掃往年娛樂節目的粗俗濫造的形象,但同時也橫生出了許多小段子,“我們不生產娛樂節目,我們只是韓國娛樂節目的搬運工”,“以前韓國人覺得中醫是他們的,端午節是他們的,漢字也是他們發明的,現在當他們打開電視時就會覺得整個宇宙都是他們的”。這些小段子除了讓人發笑外,也應該引起國人特別是電視人的反思,中國綜藝節目單純靠引進或購買版權就可高枕無憂了嗎?非也。
首先,國內引進的海外節目在此前已是熱門節目,已擁有大量的忠實粉絲,盲目地引進這些節目,在這些觀眾方面容易造成吃力不討好的后果。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脫胎于韓國的《running man》,該節目不僅在韓國,甚至在日本等其他亞洲地區都極具影響力,在浙江衛視購買《running man》版權的消息發布時,網上一片嘩然,有些忠實觀眾表示“早已哭暈在廁所”,紛紛求浙江衛視“輕虐”,甚至表示“一定不會看”,而在《奔跑吧,兄弟》播出之后,雖收視率高居不下,但任免不了被一些觀眾詬病“連游戲節目都照搬”,“baby是來跑的還是來撒嬌的”“形式不靈活,勉強快進看完”。因此。各大衛視在引進節目時,如若沒有說服這些”挑剔”的原觀眾粉的對策的話,難免容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落下“照搬”“照搬還弄不好”的口實。
其次,培養了電視人的惰性和電視觀眾的“崇外”心里。引進一個海外節目遠比創造一個本土節目要簡單省事的多,一是不必擔心這個節目觀眾喜不喜歡,因為這些節目在海外已經接受過人氣,收視率的考驗的了。二是節目所需要的一切技術,所應具備的一切模式無需再重新開發研究,在原版節目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即可,不必承擔新節目可能帶來的危險性,方便又討好。而觀眾在一大波節目的轟炸下,或多或少會對原版節目產生贊賞心理,大部分原版節目不管在技術還是在經驗上都遠勝我國,大量引進娛樂節目這一舉,無疑是在為海外節目特別是韓國節目造勢,我身邊的朋友也表示更愿意收看韓國娛樂節目。有些衛視甚至不惜痛下重本邀請韓國藝人出演,這不僅讓人汗顏,難道中國引進購買韓國的娛樂節目還要具體到邀請韓國藝人嗎?既然節目脫胎于原版為何我不直接收看原版的就可以了呢?
最后,創意奇缺,打造不出響亮的本土品牌。一個節目之所以成功跟節目本身的創意緊密相關,如今一味地照搬照抄,或者說照搬照抄過來后進行小改動,創意何在?各大衛視現在所在乎的大抵都是收視率,只要能保證收視率花再多錢也沒問題。所以才會再《爸爸去哪兒》成功后,浙江衛視立馬買進《超人回來了》的版權變身為《爸爸回來了》,《我是歌手》走紅后了,又來了一個《蒙面歌王》,于是便造成了韓娛在中國的井噴年。
中國娛樂節目不能一直依靠海外引進或購買版權,在現今海外優秀節目的層層擠壓下,中國電視人要重新審視自身,在借鑒海外節目的同時也因虛心學習,積極打造適應本土的品牌節目,而觀眾朋友們也應該對好的節目有所期待,更應該對好的本土節目有所期待,而不是一味的排斥打擊,綜藝娛樂節目才能步入中國自身的軌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