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些我手機里離不開的app,但愿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個,喜馬拉雅FM。
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我總要在周圍搗鼓點聲音出來,有時候眼睛累不想看視頻,所以電臺類的app成了首選。用過很多軟件,只有喜馬拉雅是從頭用到尾的,舒服,方便,資源多。
我常聽的節目有三個,第一個是以前在一篇文章里提到過的: 潘吉Jenny告訴你-學英語聊美國。
這個節目特別適合非英語專業人士聽,因為它特別輕松,內容難度也不大,但卻非常實用。
是一位中國女主播和一位外籍男主播主持的,聽他們的節目感覺像在聽兩個人聊天,聊的內容也緊貼生活,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一些常用語的說法。
如果你想每天接觸英語,但又不想太費腦子,那這個節目一定是首選。每期節目十幾分鐘,可以在早晚護膚時打開來聽,不耗時,學知識,一舉兩得。
第二個是: 夏說英文晨讀。
這個就比較正式一點,主播是夏鵬老師,內容多是國際大事,比如最近我聽的兩期就是關于特蕾莎.梅發表的脫歐演講的講解,和特朗普就職演講的講解。
這個節目有個什么好處呢,就是它每天摘取的英文新聞可能只有幾句話,主要是夏鵬老師在用中文講,都是對這則新聞的一個深入講解。
因為有時候我們也關注到了這個國際事件,但總缺乏透徹的理解和客觀的角度,經老師講解,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但卻能有不一樣的思路
。
這兩個節目是我早晚護膚時必定會聽的節目,真的受益良多。
第三個是Ted演講,專輯的名字叫做: 與Ted官網同步。
這是目前我發現的演講最全,資源更新最快的一個節目,真的是跟官網同步,又少了從官網打開聽的繁瑣步驟,超級棒。
Ted演講用途太多了,做跟讀,交傳,同傳都可以。做練習的時候,選一些主題通俗,講者速度適中的文章。至于那些專業性比較強的演講,還是踏踏實實聽吧,聽完可以對照文本再理解。演講文本關注微信公眾號COLALOFT可以獲取。
第二個app是可可英語。
它最大的好處是把所有的新聞都匯總在了一起,不用再單獨下載VOA或者BBC的app,資源真的非常多,可以試著把每個都聽一聽,最后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
這個app里有很多輕松的脫口秀,我以前總聽的一個叫做美國文化脫口秀,后來用了喜馬拉雅,發現這就是潘吉Jenny告訴你這個節目,可以看哪個用著順手就打開哪個來聽,他們的微信公眾號叫做開言英語,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每期節目的音頻和文本里面都會有。
還有一個是BBC六分鐘英語,這個節目做的也特別棒,它不像普通的BBC新聞那樣專業,語速也沒有那么快。每期會有一個固定的話題,也是二人搭檔做主播,聲音都非常迷人,發音也特別地道。
關鍵是,這也是一個不費腦的節目,聽起來一點都不困難,我一般會在下午快走鍛煉身體時聽這檔節目,不用特別集中精神,又能知道很多地道的說法,真的強推。
最后一個是針對口譯的,名字叫做: 數字口譯天天練。
數字口譯真的讓人好生痛苦啊,每次一卡卡半天,還影響后面的進度。這檔節目是無意間發現的,當時有練過一陣子,確實有長進,可后來沒再練了,又下降不少,哎真慚愧呀。
這個節目的主播自己也有一個公眾號,叫做翻譯愛好者聯盟,有時候會推一些名人演講,CATTI考試等消息,還比較有用。
第三個app是FT中文網,這應該是最專業的一個軟件了。
因為它里面新聞都是中文的,所以我看的很少,主要用的是其中幾個欄目。
一個是金融英語速讀,顧名思義,就是給一篇金融英語類的文章,然后速讀,大概掃一下段尾段首,接著回答幾個問題。
這個欄目就是鍛煉自己速讀專業文章的能力,回答完問題之后,可以再返回去細細讀一遍,也能增加相應領域的知識。
還有一個欄目是“視頻”,每個都非常短,有一二分鐘的,也有三四分鐘的,大部分都是英文。這個欄目會把最近某個熱點制成視頻加以詳述,比起音頻,更有視覺的沖擊感。
比如以前我看過的一期是關于難民問題的,如果光聽,我可能不會有很深的觸動,但是邊聽邊看視頻,視覺沖擊,聽覺輸入,留下的印象更深。
還有一個網站,叫做蛐蛐英文網。
這里面有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中英文對照文章,更新非常快,一天就有好幾期,內容也很多樣,有政經的,也有娛樂的,任君選擇。
這個網站的文章最大用途是可以用來練習筆譯,因為據說CATTI筆譯的文章幾乎都來自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所以提前熟悉語言風格,多做類似的練習,總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