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篇好文章,對為什么要全力以赴讀書的最好解答,正所謂最怕你一聲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 ? ? ? 為什么一定要上名校?
一、你身邊人的優(yōu)秀程度,會影響你
過去20年來,北大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當起大學老師。
每個學校都有保安,但為什么這種成群結隊的考學行為,在名校發(fā)生的概率更大?媒體采訪“北大保安第一人張俊成”的報道里,或許就藏著答案。
張俊成說,有次站崗,看到一位老人騎車過來,快到門崗前,老人下車,推車走過。
經(jīng)過門崗時,老人點頭跟他說:“你辛苦了”。
張俊成感到很受寵若驚,他問旁人,“這是誰?怎么這么尊重我們?”
別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長。
在保安崗位上,張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說,“那個時候非常無知、愚昧”。
但他卻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熱心幫助,在教授們的建議下,他才開始重新讀書學習。
《精進》一書中談到: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么優(yōu)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huán)境,減少自身與環(huán)境的沖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圍中,周圍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會用相對嚴格的標準來審視自己,不斷自省,哪怕最后變不成最牛的,也可以優(yōu)秀出眾。
二、名校的光環(huán),是一種優(yōu)秀的傳遞
當別人無法深入接觸你時,你的頭銜,外表等外在表現(xiàn),往往決定了他們對你的看法。
大學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會有一茬,已經(jīng)不怎么新鮮了,在這種情況下,“名校”就是一道招牌。
稍微想一想就不難理解,親戚家有孩子考上名校,周圍人會口口相傳,“誰家的孩子,上XX學校了!了不起!”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都要掰扯清楚,好像有了這層關系,自己的身價也能水漲船高。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終就不一般,它的聲望是由多年來源源不斷地人才輸入和輸出才形成的。所以HR選擇名牌大學的求職者,成本無疑是最低的。
在他們看來,出身名校,起碼意味著有智商或者有毅力。
說到第一學歷,古人也非常重視。
滿清重臣左宗棠,舉人出身,終其一生沒也考中進士,這成了他永遠的痛,甚至讓他在宦海中飽受侮辱和曲折,后來他成了正一品,還不忘給自己弄一個榮譽進士的稱號。
到了現(xiàn)在,國內大公司招聘時,幾乎都會明確地寫明崗位的學歷要求,有些崗位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學歷。
有人說這是“歧視”。
關于“第一學歷”,某社區(qū)曾發(fā)起過一次探討,參與者各抒己見,其中被點贊最多的留言是這么說的:
國家隊為什么要從省隊里選運動員?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為什么不能參加奧運會?
第一學歷不好有兩個重要隱患,1、過高地估計自己努力的價值和自身水平;2、過低地估計科學研究的困難程度和世界的大小。
第一學歷不能決定人一輩子,文憑也證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機會,在某些時候只留給有這張紙的人。
三、人脈的擴張,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好大學能帶給你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有次和一位在創(chuàng)業(yè)的學長聊天,他說他現(xiàn)在的團隊,基本是研究生時期的同學,并且導師覺得他的項目前景不錯,主動幫他做宣傳。
當年北大畢業(yè)的陸步軒,以賣豬肉為生,全國嘩然。
別人只看到才子賣豬肉的不光鮮,但陸的校友陳生卻注意到:一個檔口,自己一天只能賣1.2頭豬,陸步軒卻能賣出12頭,簡直太牛逼了。
陳生邀請他做品牌顧問,兩人合作成立“屠夫學校”,養(yǎng)殖土豬,后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陳生身家也過百億。
不光是創(chuàng)業(yè)上的資源,為什么名校畢業(yè)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錯的工作?
除了本身能力問題,校友的作用也很明顯。
比如前輩在大型企業(yè)上班,那你進入他的圈子實習和求職的機會,一定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多。
四、薪酬待遇
更功利性一些,如果你以賺更多錢為目標,學歷絕對是決定因素之一,在薪資這件事上,國內外都保持了一致。
福利待遇好的公務員事業(yè)編國企員工等崗位,都有硬性的比較高的學歷要求。
2010年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對學歷的要求,碩士以上學歷的職位有294個,占職位總數(shù)的54.55%;而專科學歷可以報考的職位只有1個。
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通過嫁娶來改變命運越來越難
從相同或相似的階層群體中挑選配偶,這種門當戶對式婚姻匹配,被稱為同質婚。反之,跨越社會等級、社會群體壁壘的婚姻,為異質婚。
據(jù)《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2016》,20世紀80年代以后,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顯著提高。
“男高女低”的異質婚配模式減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加難以通過婚姻實現(xiàn)社會流動,女性選擇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集中在比自己僅僅高一個層次的梯度中選擇,也就是現(xiàn)在雞湯文常說的“你是誰,就會嫁給誰”。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農(nóng)村男性,在擇偶時面臨更為嚴峻的困境。
一張高校文憑,不能確保讓人站上頂峰,卻會讓大多數(shù)人免于跌落谷底。
那些說它“沒用”的人,不過是一直處在谷底上方,但這絕不等同于“谷底”不存在。
曾看到一位網(wǎng)友的跟貼,他說:“其實我也沒高考,也沒讀過大學,現(xiàn)在過得也不錯,但這是我?guī)啄陙砥鹪缑谂Φ玫降慕Y果,不可以說讀書無用論,其實讀好大學,人生肯定會有個好的起點,更好地認識世界。”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有句被說過無數(shù)遍的話: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著要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開始說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活得假,別人看著也特別累。
讀書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時候要用到了,我們才去學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