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說過一段話,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說:"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候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時間的路。"
還有兩天就是新年了,這一年又要結束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人們總會感慨,感慨一年的得失進退,感慨生活不易,又咬著牙挺過了艱難的時刻。
每年年末人們也會分外脆弱,發現自己奮斗了一年卻沒有很多收獲的時候,發現不論怎么努力生活還是一團糟的時候,發現有很多人沒你努力卻比你掙得多。于是我們都會焦慮,都會擔憂,但盡管如此,我們也還是會在艱難的生活里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在不易中尋求緩解焦慮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rt 1 -
2017有很多詞比往日更頻繁地涌入我們的視線,比如 " 焦慮 " ,比如 " 喪 " ,這些平時就會有感觸的詞到了年末變得更加強烈。于是在無法擺脫而且必須面對的壓力與事實面前,我們很容易焦慮。焦慮自己的人生能不能達到理想的高度,焦慮自己的付出能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這一年我聽了很多故事,自己的身上也發生著很多故事。有時候我們覺得生活艱難,我們吐槽生活的不易。但誰的生活又不是一邊抱怨一邊在努力變更好,一邊說要放棄一邊又在咬牙堅持。
上周剛參加完考研二戰的朋友老鄧在考研前的最后兩個月幾近崩潰,我經常看他半夜三四點還在朋友圈發狀態說自己的一天剛結束,新的一天將在三個小時后開啟。那天我小心翼翼地問他考得怎么樣,他說挺好的。我說你是怎么做到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然后堅持了兩個月的?
他笑著說是夢想的力量啊,過了一會兒告訴我," 其實真的很累,我有一段日子都覺得太難了,堅持不下去了,每天都困,但我已經失敗過一次了,不能再失敗了,我在淘寶上買了一個八仙筒,每天涂太陽穴,就這樣挺了過來。" 老鄧戲稱自己 " 看起來挺年輕,卻每天都困到像鼻煙壺一樣吸著八仙筒 " 。可即使這么困這么累,還是繼續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著。
聽他說這些的時候我很感動,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很脆弱,但當我們從一段艱難的日子里走出來,也敢說上一句 " 你看,我還是能挺過來的,我也沒被打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rt 2 -
公司93的女孩兒小仙兒前些日子給自己買了一個保溫杯,然后和我們說打算戒掉碳酸飲料以后喝熱水了。她說過完年就二十五了,以前覺得自己年輕能隨意揮霍,冬天照樣吃冰激凌,熬夜一整晚第二天照樣上班。可慢慢地她發現自己晚睡一會兒第二天會長痘痘,吃了不干凈的東西就立馬拉肚子。
和三十歲的人相比二十五歲還年輕,和零零后相比她已經可以被叫阿姨了。年紀的增長讓她學會的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要好好愛身體,在對生活仍然無畏堅強的同時多了成人的理智和分寸。
生活真的挺難的,也沒有人敢說明年就會變輕松。我們能擁有的不過是在艱難面前一邊自嘲一邊解決難題的樂觀,當你能把所有意外降臨的,無可奈何的事情都當成生活的彩蛋,不抱怨而是接受,把愁眉苦臉的神情變成笑著面對的勇氣,生活就會好起來。
有人吃著一人火鍋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情人節,告訴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很開心;有人買頭發纖維粉說自己還沒老去,盡管生活不易,但要有面對的勇氣;有人靠ins拍照道具假裝自己生活得很好,雖然現在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但總有一天我會過上理想的生活;有人靠隔臟睡袋讓自己的出差生活變得更舒服一些,沒辦法改變上司的安排,但能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那些難過的時光你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或許是別人一句真誠的鼓勵,或許是一件適合自己的暖心好物。在這個讓人感到壓力與迷茫的時代,我們不能靠發泄情緒解決任何難題,但卻能靠一張學歷讓生活發生轉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rt 3 -
人生就是一場比賽,可有的人連參賽資格都沒有。確實,那些富家子弟手中的東西可能是我們一輩子也買不起的東西。我再努力再勤奮八百輩子,有用嗎?沒用,趕不上你一生下來,嘴里邊含一把金鑰匙,我呢,也別勤奮了,別努力了,我就吃吃齋,念念佛,找個好時候好地方,投個好胎,找個好爹。
人的每一種奢望都是設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但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這種極端不公平的交易。
所以大學,起碼提供給了底層可行的前進捷徑,終其一生或許談不上逆襲,但在人生的接力賽中,你是自己孩子的起點。
跨過這條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以后的門票會越來越貴,你可能再也買不起入場券了。
為什么一定要上名校?
一、你身邊人的優秀程度,會影響你
過去20年來,北大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當起大學老師。
每個學校都有保安,但為什么這種成群結隊的考學行為,在名校發生的概率更大?媒體采訪“北大保安第一人張俊成”的報道里,或許就藏著答案。
張俊成說,有次站崗,看到一位老人騎車過來,快到門崗前,老人下車,推車走過。
經過門崗時,老人點頭跟他說:“你辛苦了”。
張俊成感到很受寵若驚,他問旁人,“這是誰?怎么這么尊重我們?”
別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長。
在保安崗位上,張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說,“那個時候非常無知、愚昧”。
但他卻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熱心幫助,在教授們的建議下,他才開始重新讀書學習。
《精進》一書中談到: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么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沖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圍中,周圍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會用相對嚴格的標準來審視自己,不斷自省,哪怕最后變不成最牛的,也可以優秀出眾。
二、名校的光環,是一種優秀的傳遞
當別人無法深入接觸你時,你的頭銜,外表等外在表現,往往決定了他們對你的看法。
大學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會有一茬,已經不怎么新鮮了,在這種情況下,“名校”就是一道招牌。
稍微想一想就不難理解,親戚家有孩子考上名校,周圍人會口口相傳,“誰家的孩子,上XX學校了!了不起!”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都要掰扯清楚,好像有了這層關系,自己的身價也能水漲船高。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終就不一般,它的聲望是由多年來源源不斷地人才輸入和輸出才形成的。所以HR選擇名牌大學的求職者,成本無疑是最低的。
在他們看來,出身名校,起碼意味著有智商或者有毅力。
說到第一學歷,古人也非常重視。
滿清重臣左宗棠,舉人出身,終其一生沒也考中進士,這成了他永遠的痛,甚至讓他在宦海中飽受侮辱和曲折,后來他成了正一品,還不忘給自己弄一個榮譽進士的稱號。
到了現在,國內大公司招聘時,幾乎都會明確地寫明崗位的學歷要求,有些崗位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學歷。
有人說這是“歧視”。
關于“第一學歷”,某社區曾發起過一次探討,參與者各抒己見,其中被點贊最多的留言是這么說的:
國家隊為什么要從省隊里選運動員?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為什么不能參加奧運會?
第一學歷不好有兩個重要隱患,1、過高地估計自己努力的價值和自身水平;2、過低地估計科學研究的困難程度和世界的大小。
第一學歷不能決定人一輩子,文憑也證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機會,在某些時候只留給有這張紙的人。
三、人脈的擴張,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好大學能帶給你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有次和一位在創業的學長聊天,他說他現在的團隊,基本是研究生時期的同學,并且導師覺得他的項目前景不錯,主動幫他做宣傳。
當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以賣豬肉為生,全國嘩然。
別人只看到才子賣豬肉的不光鮮,但陸的校友陳生卻注意到:一個檔口,自己一天只能賣1.2頭豬,陸步軒卻能賣出12頭,簡直太牛逼了。
陳生邀請他做品牌顧問,兩人合作成立“屠夫學校”,養殖土豬,后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陳生身家也過百億。
不光是創業上的資源,為什么名校畢業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錯的工作?
除了本身能力問題,校友的作用也很明顯。
比如前輩在大型企業上班,那你進入他的圈子實習和求職的機會,一定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多。
四、薪酬待遇
更功利性一些,如果你以賺更多錢為目標,學歷絕對是決定因素之一,在薪資這件事上,國內外都保持了一致。
福利待遇好的公務員事業編國企員工等崗位,都有硬性的比較高的學歷要求。
2010年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對學歷的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的職位有294個,占職位總數的54.55%;而專科學歷可以報考的職位只有1個。
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通過嫁娶來改變命運越來越難
從相同或相似的階層群體中挑選配偶,這種門當戶對式婚姻匹配,被稱為同質婚。反之,跨越社會等級、社會群體壁壘的婚姻,為異質婚。
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6》,20世紀80年代以后,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顯著提高。
“男高女低”的異質婚配模式減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加難以通過婚姻實現社會流動,女性選擇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集中在比自己僅僅高一個層次的梯度中選擇,也就是現在雞湯文常說的“你是誰,就會嫁給誰”。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農村男性,在擇偶時面臨更為嚴峻的困境。
一張高校文憑,不能確保讓人站上頂峰,卻會讓大多數人免于跌落谷底。
那些說它“沒用”的人,不過是一直處在谷底上方,但這絕不等同于“谷底”不存在。
曾看到一位網友的跟貼,他說:“其實我也沒高考,也沒讀過大學,現在過得也不錯,但這是我幾年來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結果,不可以說讀書無用論,其實讀好大學,人生肯定會有個好的起點,更好地認識世界。”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有句被說過無數遍的話: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著要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開始說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活得假,別人看著也特別累。
讀書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時候要用到了,我們才去學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