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識“差不多”先生是在今年四月,他是作為“高精尖”人才引進孔院的。據說他業務能力非凡,是領導為了公司的發展特意調過來的;據說他多才多藝,能說會唱,是以后文化體驗方面的中流砥柱;據說他是北京人。
總之,他很優秀。
相識兩個周后,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差不多”先生。
為了歡迎新同事的到來,我們進行了一次不帶領導的團建,幾個人去王仁博士遺址看櫻花,等晚上回家再一起包餃子吃。因為包餃子工作比較繁瑣,所以提前一晚大家就在分工,我們詢問“差不多”先生是否會包餃子時,他拍著胸脯說:“除了不太會搟皮,其他的沒問題。”
“差不多”先生很誠實,他確實不會搟皮,當然其他所謂的沒問題也只不過是差不多而已。當他包好第一個餃子時,果然引起了我們的群嘲。“這是餃子?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您這餃子還能開口笑啊?”“可能這是人家家鄉特色吧。”
為了防止晚上的餃子無法正常出鍋,我們把“差不多”先生打發到別處幫忙去,反正餃子這邊是不需要了。臨走時“差不多”先生掃了掃身上的面粉,悠悠地說:“反正都是餃子,只不過形狀不同罷了,差不多得了。”
2
第一次知道“問到底”小姐,是在認識“差不多”先生四個月后。
因為“差不多”先生失戀了。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們吃完飯決定集體翹班,找一個安靜的咖啡館聽“差不多”先生和“問到底”小姐的故事。
那天,我們知道了“差不多”先生和“問到底”小姐是如何一見鐘心再見傾心的。“差不多”先生說,“問到底”小姐長得很高挑,也很漂亮。“她不是一眼望上去的美女,但是越看越讓人覺得歡喜。我還記得一個午后,我去找她,她坐在床上給我看她小時候的照片,我席地而坐微微的仰視著她。她的長發垂下,若有若無的掃過我的臉龐,光從窗戶射進來,給她打著光,我看著她在光影里的面容,很溫柔也很溫暖,好似天使一般。”
我想就在那時,“差不多”先生動心了。
但是長時間的異地戀一定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差不多”先生和“問到底”小姐之間相差的不僅是將近上萬公里的距離,還有8個小時的時差。我的凌晨是你的傍晚,說什么攜手前進,我努力的時候你在睡覺,陪在你身邊努力的人不是我。
極大的不安全感包圍著“問到底”小姐,“問到底”小姐逼著“差不多”先生報上所有女同事的姓名,根據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去翻了所有女同事的微博。
“差不多”先生不堪其擾,異地、不信任、工作壓力等問題慢慢的耗費盡了原有的愛情與感動,分手在所難免。
“問到底”小姐千防萬防,防的都是有微博的中國人,可是她看不見的外國人呢?
3
“差不多”先生雖說工作上總是掛著“差不多得了”,可是唱歌的時候確實很有個人魅力。男低音低沉又清透,每次唱歌都像是在向你訴說一個浪漫而又生動的故事。幾個女同事已經產生抗體了,但是一個韓國妹子卻被迷得七葷八素。
韓國妹子會用韓國人撒嬌柔軟的語氣和他說:“哥哥,我今天真的好生氣!”
韓國妹子的手機壞了,“差不多”先生就把自己的iPhone6給妹子,自己用充話費送的安卓機,換來妹子的贊嘆:“哥哥你真好!”
每次看到這里,我都在想,不知道“問到底”小姐知道了會作何感想,雖說他們分手了,但是好像還經常聯系。但是這個韓國妹子的存在,“問到底”小姐是注定不知道了。
一天午飯后,“差不多”先生調侃百合小姐的衣服像是一個香芋味的冰淇淋,氣的百合小姐發了一條微博吐槽,然而這條微博引發了一連串的故事。
原來“問到底”小姐發揮了她問到底的功能,她一如既往的搜索“差不多”先生的微博和“差不多”先生朋友的微博,她甚至找到了“差不多”先生從未關注過的百合小姐。
她將百合小姐的微博截圖發給“差不多”先生,并質問他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實本是毫不曖昧的吐槽微博,在“問到底”小姐眼中成了“差不多”先生分手前出軌的蛛絲馬跡。
“差不多”先生可能解釋未果,也可能直接懶得解釋,然后兩個人就取關了。
我不知道遠方的“問到底”小姐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差不多”先生依舊和韓國妹子在一起學韓語學漢語,只是不允許我們在他面前提“前男友”或者“前女友”字樣。我們幾個也覺得后怕,就默默地把含有“差不多”先生內容的微博全刪了,世界總算清凈了。
4
在我心里,“差不多”先生和“問到底”小姐還是很合適的,他們兩個就像是火鍋,一個是差不多就可以吃了,另一個是一定要撈到最底下的那一個。
分手何必要如同敵人一樣呢,其實兩個人可以互換一下,“差不多”先生對于工作可以問到底,而“問到底”小姐對于已經結束的感情差不多得了。
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可以在該“差不多”的時候差不多得了,在該“問到底”的時候打破砂鍋問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