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即幸福,不要浪費生命為別人而活,要活出自己的意義;為你珍視的事物而分奮斗,心無旁騖。即使最后未能如愿,至少我們曾精彩的活過?!?/em>
人生在世,父母健在,身體沒有殘缺,那就是一種幸福。
幸福并沒有標準,并沒有絕對的幸福,只要在自己覺得滿足了那就是一種幸福吧。知足長樂,但是現在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吧。不是有一句歌詞嘛,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貪念。
2017,我們要學會放下。
那么我們到底該放下什么呢,那就是放下不可能。
今天是元旦,2017年第一天,就給自己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心情起伏很大,而且今天因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現在心情低落。今年,我要學會放下,不管是人,還是東西,還是那些不是人的東西,我們都要學會放下。
“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另一個我,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過著我想過的生活。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做很多事。一個人的日子固然寂寞,但很多時候是因寂寞而快樂,極致的幸福,存在于孤獨的深海,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里,我逐漸與別人達成和解。”
2017年元旦,我在上海,兩年前我曾經來過這里,甚至在現在我所在的網吧過過夜。
清楚的記得那是2014年的世界杯,我以看世界杯為由在一家網吧里過夜,周圍的人都很興奮,我其實并不喜歡這里,更不喜歡什么世界杯,迫不得已而已。很快,無奈生活拮據,我被迫離開了上海,選擇入伍。
2016年底我從部隊退伍又來了上海,你要問現在的我跟兩年前有什么區別,我或許真的說不出,或許是多了一份堅持吧。
有人問我你為什么要去上海,具體原因我真的說不出來,我只能說上海是用來感受的吧。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你沒去過巴黎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是的,敢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人,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在上海打拼的女孩,在上海過著緊張的快節奏生活,每天早出晚歸,月薪八千。周末就去各大商場購物,生活看似很滿足,直到有一天,她在一家網站上看到有去巴黎留學的機會,她毅然決然的報名參加了。
到了巴黎,她租住在一間小閣樓里,每周除了要上課之外,周末還要去咖啡館里打工來維持生計。就這樣,她在巴黎的生活看似牽強。但是在巴黎慢節奏的生活,可以讓她從每天早上出門到每天晚上回家躺在床上,都能讓自己保持精致的妝容,每天的心情都是輕松的。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要羨慕那些在二三線城市上班,每天輕松愉快。更不要羨慕在二三線城市政府公務人員的清閑。
如果更直接一點的來描述有什么不同的話,我想說:在二三線城市你可以去哪都能用支付寶嗎?你可以出門只帶一個手機嗎?重要的是一種生活體驗。
上海真的是一座人均素質相當高的城市,舉幾個例子。
1.
有一次,在地鐵站我無意中打碎了一個杯子,周圍一陣 驚呼,正當我愣在在那里躊躇該怎么辦時,有一位大姐撿起了一塊碎片并說道:我們把碎片撿起來吧,萬一有小孩子摔倒了就不好辦了。
我十分愧疚的也開始撿起了碎片,此時,周圍的人都紛紛行動起來,幫我把碎片一個一個的扔到了垃圾桶,我只好一一道謝。
2.
也是在地鐵站,趕上了晚高峰,所有人都有秩序的排著隊,一個小男孩拼命的往地鐵門口擠,周圍也沒什么異樣,畢竟是小孩子嘛。
之后小男孩被爺爺硬拽了回來,并教育他說:哎呀!不能插隊的,前面還有那么多人排隊的呀,不能插隊的。
接著小男孩邊擠邊說:插隊也沒事的,我在外國他們都插隊的。
爺爺邊拽著他邊說:不行,那是在外國,現在是在中國上海。一兩分鐘的事情,不要插隊。
最終孫子還是沒坐上這班地鐵,被爺爺硬拉了回去。
3.
還要說說地鐵,每天早高峰晚高峰,上下樓梯,雖然人很多,但是都井然有序的上上下下。包括元旦的南京東路、外灘人很多,我想說的是只有在上海能見到排隊 過紅綠燈了。這就是上海的人均素質。
上海是一座魔都,就像一座城堡永遠都矗立在那里,有很多人進去,也有很多人離開。對于那些離開的,他們更適合巴黎。
2017年我還會繼續在上海。
2017我們要學會放下。
2017不要因為貪睡而錯過美好。
文/24而立
好久沒靜下來寫一篇簡書了,退伍之后一直忙東忙西,其實一無所獲,我并不奢望文章能被發布,我只當簡書是一本記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