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之隅有一座城,自建城起,便沒有墻。城內民風淳樸,馬蹄聲噠噠。家家戶戶門前小橋流水,花葉纏繞。雖地處深山,卻是一派春花爛漫、夏日涼爽,秋果碩碩,冬有暖陽的江南景色。它是 12 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憑著自己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風情成了許多人的詩和遠方。每一年,數億的游人慕名來到這里,只為能乘著月光在纏纏綿綿的青石板路踱步,體驗一回纏纏綿綿的詩意。
不知是因為沒有城墻,才循序漸進的拓寬了她的胸襟,還是因為有著寬廣的胸襟才不屑建墻設障。總之,她對自己的追隨者有著近乎極致的包容,任何樣式的新鮮玩意兒總能在此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因為能容,才能同時盡擁玉龍雪山之高聳巍峨,大研古城之溫婉迷人,黑龍潭之流韻溢彩,同時與“東方女兒國”-瀘沽湖為友,和鬼斧神工的長江第一灣為鄰。觀音峽集山水景色于一身,他留梯田,阡陌縱橫;程海湖影,夢幻迷離;牦牛坪上,天然草甸。這是造物的奇跡,上蒼的恩饋。一草一木,無不閃耀著天然之美;一山一水,無不泛溢著自然之魂。青色灰瓦片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滅的記憶,茶馬古道讓舊史鐫刻成永久的足記,人杰地靈—東巴王國,文化大觀園—木府,東巴造紙、“披星戴月”、納西古樂、白沙壁畫堪稱民族文化的瑰寶。“天雨流芳,文化麗江”,是一場蕩滌靈魂的盛宴,質樸、靜美、深邃、純粹,天人合一。
在過了一把風花雪月的癮之后,有的人離開,回到了來的地方,而有的人留在了這里。
有人說,麗江,是毒。煙巒云岫,香氣繚繞。
也有人說,麗江,是病。無需染指,亦會傳染。
還有人說,麗江,是夢,一個妖嬈的夢。
不小心忘記,午夜夢回之際,卻又想起。
恍若纏人的心事如綿,整日整夜的縈繞,直到不遠萬里,策馬而來。
麗江,是月臺,一個滿腹心事的月臺。
有人在這里邂逅,也有人在這里告別;
有人在這里愈合,也有人在這里撕裂;
有人從這里開始流浪,也有人在這里終止漂泊。
還有人在這里“艷遇”:
遇城,遇事,遇人,遇心,既遇人也遇自己;
仿若武藝切磋之三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塵世之中,必有性情之人。
任那遍地繁花與綠茵,抑或美酒佳肴不自醒……
一直想做一個專題,去造訪那一位被廟宇和尚嫌棄不會做生意的茶瘋子,亦想去飲一杯那二十多年執著于咖啡工藝的深巷小店里的咖啡,更想去一睹那位多次逃脫于生死門關的先生的尊容,還有相識相愛享受于麗江的阿發夫婦和他們的面館……轉眼一年,褪去了游客的身份,做起了一個真正生活在這座小城的人,穿梭于各個街道與市場,往返于四方街、南門北門、大水車之間,平靜于響徹云霄的聒噪,沉迷于民族文化底蘊的吸收。依然不習慣酒吧街的轟轟烈烈,五一街的摩肩接踵,還有那伸的長長的自拍桿和頻頻亮起的閃光燈……見過凌晨四點半的麗江,街道上看不見行人。而六點半的馬路上的空氣清新的忍不住狠狠吸幾口存起來,觀察玉龍雪山在不同天氣下的樣子,還認識了一些留在麗江,將生活過成了故事,過成了情懷的很厲害的人。
最后,觀自己。不必流連忘返,重在且行且把握。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