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個團隊里面有個天才,他的智慧,判斷力,洞察力遠遠高于團體其他人,團體每一次決策或者行動的過程就是他的正確判斷和團隊其他成員草率簡單的錯誤判斷的交鋒過程,而每一次的最終結(jié)果總是證明天才的正確。那么我要問的是,為了這個團體更有效的運作,除天才外的其它所有團員都應該放棄思考,放棄自己的判斷,而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天才的主張,難道不是嘛?所有其他團員的stupid的想法和天才想法的交鋒,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削弱整個團隊的運作效率。
這是怎么回事呢?這不是和我們基本的管理學常識矛盾么,常識不是告訴我們團隊的成功取決于對的團隊中每個個體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和調(diào)動么?
這是我看美劇House{豪斯醫(yī)生}后的想法,豪斯醫(yī)生這樣的角色,在我看來,是西方文化從古希臘開始就有對理性對智慧崇拜的情結(jié)的產(chǎn)物,王小波寫過篇雜文叫做{理想國與哲人王},在柏拉圖的{理想國}里,國王就是一個比所有其他人都智慧都理性的哲學家,而哲學家國王則規(guī)定了國家所有人該怎么生活,怎么生產(chǎn),這個崇拜哲人王的傳統(tǒng)延續(xù)到后來,還有15世紀時候托馬斯摩爾爵士寫的{理想國}。只是后世所有尊重個人自由和價值的思想家對{理想國}也好對{烏托邦}也罷,評價都不高,原因很簡單,哲人王的規(guī)定和安排再好,還是可能和個體價值產(chǎn)生沖突。在實踐層面上,20世紀那些試圖告訴你試圖安排你試圖強迫你過一種哲人王們認為該過的生活給無數(shù)個體帶來的悲劇已經(jīng)夠多了。
不同的是,豪斯醫(yī)生凌駕一切的只是在醫(yī)學治療這一個領域,而不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回到我開頭所說的矛盾,怎么來define一個團隊的成功?如果一個國家整體是個團隊,那么除了這個國家年年高升的GDP,是否還應該有些其他的東西,比如說個人的快樂和安全感。對于豪斯的團隊來說,除了治好病人之外,是否也應該衡量每個醫(yī)生自我的價值實現(xiàn)和工作本身帶來的快樂。謝天謝地,片中豪斯醫(yī)生也無意當哲人王,而他的手下們也不是{理想國}或者{烏托邦}里面等待被別人安排的唯唯諾諾的臣民。
其實豪斯醫(yī)生這樣類型化的角色,目前在熱播的美劇里面還有CSI:LV中的Grissom,Lie to me里面的Lightman博士,有意思的是,所有這類角色,都有一個相同的缺陷—-腿疾,無論Grissom,Lightman還是豪斯醫(yī)生,再說得遠一點,福爾摩斯(據(jù)說豪斯的角色從福爾摩斯得到啟發(fā))也是有腿疾,此外這些天才們無一不性格乖張,不通人情世故,不解風情,這種性格到豪斯醫(yī)生身上可以說達到了極致。在我看來,這不是偶然的,把這些缺陷安在天才們身上,這代表了對純粹理性主義或者哲人王傳統(tǒng)的一種反思,天才們不是萬能的,他們也一樣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所有要造天才的且你們孩子瘸腿的父母們,恭喜了,這可能是天才的第一步。
哦,如果沒有這些缺陷,我懂你意思,你要找偉大,光榮,正確的高大全角色,那樣的角色只有我們天朝的影視作品里才會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