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盛傳很多名人的作息安排,共同的特點都是起床的時間比較早。王健林4點起床健身,李彥宏5點多“被機會叫醒”,蒂姆·庫克3點45分起床查看郵件。
在靜謐的清晨時光中,他們超越了昨天,得到了精進,成為了行業內的“執牛耳者”。可以說,早起已經成為了大神的必備技能。
時間管理大咖們,也在通過線上、線下的活動,致力于推廣早起的益處和方法,來帶動更多的人成為“晨型人”。在鋪天蓋地的早起熱潮下,我個人也成功實現了從懶癌患者到習慣早起的逆襲。
我把的故事和經驗傾囊相授。
1.我,一個普通職場小白,在大學時期,已經成為了一個懶癌患者,尤其喜歡睡懶覺,人送外號“致遠樓覺主”,一棟樓的同學都睡不過我。工作后住單位宿舍,8點上班,我一般7點45起床,5分鐘排空、洗漱,10分鐘跑進辦公室。就是這樣,每天還有打不完的哈欠,趕不走的困困困。
當時我才20出頭,如果天天如果渾渾噩噩,不敢想象人生結局會怎樣。幸好,我覺醒了。
2.人的行為動機往往是利益。早起也是一樣,想要說服自己早起,首先需要認識到早起的好處。例如,早起時段干擾比較少,早起頭腦比較輕松,有助于培養自律等等。請自行百度,在此不再贅述。
很多小伙伴都已經知道早起很好,但是就是起不來,換掉了N個鬧鈴,還是醒了又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習慣性早起呢?
1)必備鬧鐘。很多人因為早起,買過很多各種功能的鬧鐘,聽說還有會自動邊跑邊響的。其實,跟鬧鐘沒有關系。重要的是鬧鐘產生的影響力。
如果你與人合住,那太棒了!你只需要將鬧鈴調整到最大音浪,放在你觸手不可及的遠方(距離你的床2米開外,都是遠方)。如果你能夠忍受同寢室人們的翻臉,鬧鈴響了,你就別起來。
如果你一個人住,那更好了。目標5點起床,用手機定3個時段鬧鈴,4:58、5:00、5:02各一次,間隔時間一定不要超過3分鐘。因為在你即將又睡過去的時候,鬧鈴再次響起,會讓你產生一種很大程度的煩躁,煩躁到你失眠。
2)保持欲望。能夠讓你起床的,并不是鬧鈴的聲音,而是你內心的東西。比如,上述方法中產生的他人壓力,情緒失控等。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就是你早起的欲望。
如果,你要參加一個重要考試,6點前必須簽到。那么你5點鐘的鬧鈴響起的時候,你肯定會一個鯉魚打挺就起床了,還要急急忙忙的洗漱、穿衣、化妝、通勤等等。
因為,你心里知道考試遠比多睡2個小時重要的多,你為了你的目的,愿意早起2個小時。很多時候,不是起不來,是不知道早起之后自己要干什么?
所以,你要在睡前列好自己第二天的欲望清單,你想利用早起的時間完成一些什么事情?比如,我個人給自己制定了周讀書計劃,白天上班很忙,只有利用早起的時間,給自己充電,才能夠盡早提升自己。
3)習慣性活動。我早起后,也很困,眼睛都沒有睜開,我會先把燈打開,之后喝一杯備好的溫開水,然后披上衣服上廁所排空,完事后用涼水洗手、洗臉(既可以預防感冒,又可以醒神兒,親測有效)。一套動作下來,大概10分鐘時間,自己的困意都早煙消云散了。
4)習慣早睡。我每天6點起床,必須保證23點30分之前,放下手機睡覺。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報復性”熬夜,會覺得這么早睡不著,請自行腦補熬夜是怎么傷害身體的,多看看年輕人猝死的新聞,你就變乖乖了。
另外,就是推薦大家多運動。為什么干體力活兒的農名工睡覺特別香,因為累。心累會失眠,身體累會嗜睡。關于運動,找個時間我們單聊。
早睡之后,能夠保證必要的睡眠時間,為早起建立科學合理的生物基礎。早起兩個小時遠比你熬夜兩個小時,帶來的收益更大,半衰期更長。
5)浸泡意識。持續關注早起的各種文章,讓關于早起的資訊,長期出現在你的意識中。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色彩浴”,就是你關注什么,你的身邊就會發現更多什么。
長期浸泡你的意識,使你處于“晨型人”的思維環境之中,你就能在潛移默化中,開始向那些早起的人靠攏,會不自覺的發生轉變。這也是一種“近朱者赤”。
3.以上講的5個方面,分別從“早起”的前(早睡)、后(習慣性活動)、內(保持欲望)、外(必備鬧鐘)以及立體空間(浸泡意識),五個維度一起來幫助你,盡快適應早起、習慣早起,愛上早起。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需要過程的,要循序漸進,要講究科學。盲目改變人的生物鐘是要“倒時差”的,不妨從明天早上開始,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0分鐘起床,一個月之后,你也可以成為早起達人。
路遙在《平凡是世界》中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了個人的命運。
希望你也能盡快實現早起的覺醒。
文/逗逗。教育界小白,非典型碩士,愛健身的腹肌小哥哥,愛跑步的馬拉松跑者。
? ? ? ? ? ? ? ? 微信公眾號:陽光下躲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