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子VS伽椰子?你猜誰贏?
(本文無恐怖圖片,可放心閱讀。)
以前讀過一篇文章,總結(jié)世界各國的恐怖片里“鬼”的特點。其實這也是很顯而易見的:中國鬼以僵尸為代表(當(dāng)然,也不排除以楚人美為代表的給廣大觀眾留下心理陰影的……);韓國鬼動不動就是穿著校服的妹子;美國鬼…一般都是惡魔吧?
而今天要講的日本鬼,不說你們也能知道,是以貞子為代表的身著白衣長發(fā)遮面的那種。
人都說日本恐怖片四美:貞子,伽椰子,紅嬸,富江。
今天的題目就來源于這其中二美——4DX電影《貞子VS伽椰子》就在今年6月面向日本全國公映。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倉橋有理,是一個同時被貞子和伽椰子纏上的女孩(哎,我說妹子你是坐伽椰子她家看貞子錄像帶了還是怎么地……)
那位倒霉的妹子,咱們暫且不論,貞子VS伽椰子這兩大女鬼的正面對決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面對這種命題,當(dāng)然會有好事者來總體評估這兩位的實力和對決結(jié)果的……
看到這里,各位看官要不要下個注先?
關(guān)于貞子與伽椰子,你應(yīng)該知道的
說起貞子,可能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幾乎是日本恐怖片的代名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出自日本十大恐怖片之首的《午夜兇鈴》,英文翻譯過來是《Ring》系列。
在這里公子要糾正一下,認真看過《午夜兇鈴》原著的人應(yīng)該都知道,貞子的恐怖詛咒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都是因為其中攜帶的天花病毒的原因。“Ring”在英文里有電話鈴的意思,也有循環(huán)的意思,也就是說“Ring”在作品里所呈現(xiàn)的更多的是詛咒無限循環(huán)的意思。所以《午夜兇鈴》也不該叫《午夜兇鈴》,應(yīng)該叫“無限循環(huán)”或者“恐怖循環(huán)”吧?(公子自己翻的,勿噴……)
再說回貞子,她在電影里更多是以白衣黑發(fā)爬電視機的造型出現(xiàn)。作品對于她生前形象的塑造也是世間少有的美少女,但是她在原著中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陽人。她有自己的戀人,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就是因為繼承自母親的超能力,她有著兩個自己——大貞子和小貞子。大貞子本身是個善良的女孩,而小貞子則是邪惡的化身,但是貞子的命運不論是在原著還是電影里都是被投入枯井凄慘死去,這才形成了后來的怨氣,變成后來戕害別人生命的厲鬼。
再看伽椰子,本身小時候就是一個憂郁,孤獨的小女孩。父母因車禍而死,陪伴她的唯一伙伴黑貓小黑也無緣無故死去。后來愛慕的小林俊介也沒能如愿在一起,而最后應(yīng)是歸屬的丈夫佐伯剛雄也是殘忍殺害她和自己兒子的人。可以說,伽椰子的一生幾乎可以用不幸,悲慘來形容,這也就引出了后來的“怨”,即稱《咒怨》。
由怨而言,貞子的怨通過錄像帶散播給別人,只要傳遞下去就是破咒之法,但是伽椰子的怨可以說是不分青紅皂白(這從她變鬼之后也殺了昔日戀人小林俊介可以看出來),每個接近咒怨的人都會死。
所以公子由衷的覺得,還是伽椰子女士比較兇猛啊……
說到這里公子還想幫大家理理目前為止這兩大恐怖片的劇集。《午夜兇鈴》一共四部:《午夜兇鈴》,《貞子纏身》,《兇鈴再現(xiàn)》和《貞相大白》。咒怨一共九部,其中包括美版三部,日版TV1,2,劇場版1,2,還有紀念上映十周年的《白老婦》與《黑少女》兩部。
為什么日本恐怖片都充滿怨氣?
幾乎無一例外的,這樣的恐怖片都與“怨”字分不開,更脫不開的是那種壓抑的,帶有復(fù)仇性質(zhì)的氣氛和故事。在日本的恐怖片中,女鬼,復(fù)仇,怨氣沖天既是故事開展的主線,也是故事開啟的源頭。
大家也都知道,日本的文化最初模仿來源于中國,而中國也是一個極重鬼神的國家。連我國儒家圣賢孔子都曾提到過“對鬼神敬而遠之”的話,但是實際上,中國鬼文化對于日本的影響真正擴大是在日本的奈良時期,這點我們后面會提到。
在古代的日本,“鬼”的形成不僅是基于地理環(huán)境上的狹小和閉塞,也出自于生活習(xí)慣上所帶來無聊和乏味。過去的日本,人們生活在一座各類自然災(zāi)害頻發(fā)的小島上,日常以漁獵種田為生,而勞作之余的田間地頭也就成為了各種怪談的誕生地。
之所以說鬼怪,是因為當(dāng)時“鬼”和“怪”是不分家的。據(jù)日本的民俗學(xué)事典推測,“鬼”原本是對山精和粗暴的神的一種稱呼,這段時間,鬼在人們心里的模樣就和妖怪差不多。發(fā)展到之后,奈良時代(710-794),中國佛教思想傳入,擴大了日本人對于鬼的認識,即認為鬼也包括人死后的靈魂,進而也相信存在鬼吃人的事情。
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對,就是那個誕生《源氏物語》的時代,那個時候因為佛教影響深遠,所以鬼的名諱都與佛教名相關(guān),如“青鬼”,“赤鬼”等。(PS:關(guān)于紫式部,大家可以看看電影《源氏物語:千年之謎》,里面便有一個為情所傷的女鬼六條御息所)
江戶時代(1603-1868),是日本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時代,那時日本進入了一個繁榮發(fā)展的階段,也順勢誕生了著名的“百鬼夜行”。所謂“百鬼夜行”,發(fā)生在夏天的夜晚,各路妖怪集結(jié)游街,而據(jù)說能親眼目睹百鬼夜行的人,都會死于詛咒。
有人說,百鬼夜行常常存在各種破爛的家具物件,也是因為在日本,相傳一件物品被主人使用到99次就會成為精靈,若遭到拋棄便會產(chǎn)生怨念。這種精靈化作的妖怪一般被稱為付喪神。有人分析,那個時代之所以會出現(xiàn)諸如付喪神的怨靈,其實也是對那個時代人們生活富庶而不愿愛護物品資源的反思。
平安時代,也是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活躍的時代。
自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發(fā)展至今始終保持著每年祭鬼的習(xí)俗,撒豆祈福(仿自中國古代的追儺儀式)的習(xí)慣也一直存在,可以說,鬼文化始終貫穿在日本的民族文化之中。而發(fā)展至今的鬼文化,通過一部部扣人心弦,令人恐懼到窒息的電影作品影響著全世界的眼光和認識。
在貞子和伽椰子真正走出去之時,人們所看到的正是往常手無寸鐵的婦孺面對暴力和不公之后做出的激烈反抗。從一個角度來說,日本人的文化包含在溫和的表皮之下,在那種平靜下,正掩映著一顆強烈而瘋狂的心。
關(guān)于日本的“都市傳說”:都市傳說完全或不完全包含鬼故事,都市怪談等,既有恐怖故事也有諸如學(xué)生們口耳相傳的校園傳說,正可謂涉獵廣泛,但大多是恐怖故事。日本動漫也有對這種故事的刻畫,十分有名的《無頭騎士異聞錄》便是取材于此。
這兩天為了寫這個題目看了不少電影資料和圖解哇哈哈哈…突然感覺自己怕鬼的毛病好了很多…………
。
。
。
。
。
。
……還是很怕啊!!!
文/星海公子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就瘋癲了怎么地……歡迎交流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