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過上想要的生活,可以這些“想”似乎離自己總是很遙遠。
事實上,具有樂觀心態(tài)的人,更容易受到好運的垂青。那么,怎樣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呢,作者泰勒?本-沙哈爾在他的著作《過你想過的生活》中提及了101中保持樂觀的方法。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必須得全部掌握這101種方法,其中3種簡單易行的心法,足以我們日常使用。
1、選擇
阿米爾汗的經典之作《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法罕一直想成為一名攝影師,然而面對家人的期許和壓力,他只能選擇皇家工程院,成為工程系中一名學生,一切都聽從父母的安排。夢想的種子深深的埋藏在了心里,直到蘭徹的出現,鼓勵他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勇敢去和父母爭取他的選擇權。最終,法罕終于說服了他的父母,掌握自己的選擇,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攝影師。
心理學家也通過實驗證明:具有選擇權的人更加樂觀、自信,反應更敏捷、壽命也更長。
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卻能給大家心里自我肯定的暗示。如果不是法罕爭取自己的主動權,他很有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師,而非后面那個自信、專業(yè)的著名動物攝影師。
在生活亦是如此,主動做出選擇,小到對一件家庭用品的選擇、大到對人生轉折點的選擇。這些選擇會潛移默化帶給你自我受控的主動感,久而久之,你會更加樂觀自信。
2、討好
「父子騎驢」的故事
有一個父親牽著一頭驢,旁邊跟著自己的兒子。路人看著都覺得他們挺傻的,有驢不騎還走路。父親想想也聽贊同路人的觀點,于是和兒子一起騎在驢背上。周圍人看到不禁指責他們對驢太殘忍了。父親聽罷,便讓兒子跟在下面走,結果,又有人出來指責他這個父親太過分了,自己騎驢讓兒子走路。父親聽聽也覺得很有道理,于是讓兒子騎著他跟著走,周圍人又開始指責兒子不懂事、不孝順。
你看,你管你怎么做,別人都會意見。
近期大熱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老金對羅子君展開了強烈的攻勢,羅子君終于答應和老金的朋友一起吃飯聚聚。老金看到羅子君一身時尚大氣的裝扮,趕緊讓羅子君回去換一身牛仔褲就好。面對子君的不解,老金這才說出實情,他害怕子君的打扮太洋氣,朋友會認為自己配不上子君。子君便說,那沒關系,我就跟你朋友說我是個離過婚的女人,還帶著一孩子。老金也不干,怕朋友又認為子君配不上自己。
其實,不管子君怎么打扮,過不去的都是老金心里的那一道坎,太多在乎別人的看法,小心翼翼的去迎合別人口味,受傷害的終究是自己和最愛的人。
3、角度
同樣一個問題,有人看到的是困境,而有人看到的是機遇;同樣的世界,有人只看到了陰暗的一面,而有人卻看到了希望。
看待的視角不同,結果必然也不相同。
《三傻》中,法罕、拉加他們的家庭背景不好,看到的是生活的困難與絕境,因此,只敢去選擇最保險、最符合家人期望的道路去走。而在他們身邊,那個敢于對學校領導提出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我心的蘭徹,皆是因為出自于富商家庭,所有才有資本、有膽量去做這一切。
結果卻是出乎意料,蘭徹只不是是富商家里傭人的兒子,因為富商兒子成績不好,蘭徹便代替富商兒子完成學業(yè),拿到學位證書。
同樣出自于貧窮的家庭,法罕、拉加卻被困境所累,而蘭徹去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遭遇的一切困境,最后成為了一名有著眾多發(fā)明的科學家。
納撒尼爾·布蘭登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自我認知即命運。”
你可以選擇像法罕、拉加一樣以消極的心態(tài)對面對世界、按部就班的生活;也可以像蘭徹一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戰(zhàn)勝困難,贏得美好和成功。
總而言之,想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首先,爭取選擇權,感受到自控的力量;其實,遵循我心,不要一味去討好別人而丟失了自我;最后,站在積極的角度看待事物,反饋給你的,自然也是樂觀的結果。
想要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三個小技巧,咱們先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