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著一個個女漢子從架子上搬下行李箱,心里想著,好厲害啊。卻在下一瞬想到三個字,沒辦法。還有那么一句“生活不會因為你是女生就憐香惜玉”。以前總覺得這句話的太過抽象。直到那個時候才真正體會到。
因為離開家我們就是獨立的個體,不能再有依賴,不能再有脆弱。因為離開家很多事情我們必須自己去做,等不來兒時的那句,“這個重 爸爸幫你提”。因為我們都是離家的孩子。
記得初三握力總是班里最少的一個。那個時候蠻胖,體重長這么大最重的一段時間。老班問我,你的力氣怎么這么???我說,天生的。老師說,做50個俯臥撐去。從那以后就記住了老師的那句話,時不時地告訴自己 我力氣小。所以很多事情隨之產生了依賴的火焰。
如今上了大學,才知道原來被逼到一定地步,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就像我自己一個人背著大書包,提著26號的行李箱上下臺階。那個時候不會想初中老師的話,只是想著自己的事情不能靠別人,也無人可靠。一個人也可以活成一支隊伍。
“開學恐懼癥”是大多數離家孩子必有的癥狀。以前以為只有自己非人類一樣有這種感覺,后來才知道她們同我一樣,一樣的焦慮難過。開學前的幾天感覺一切都不順心。行李收拾好了,該看望的人也看完了。心里還是堵得慌。
“開學恐懼癥”與去學校的時間長短沒太大關系。前幾天送高二的妹妹開學,和她收拾柜子,裝被罩??粗荒槻惶吲d的神情。我問是不是心里麻煩,她說是。其實她在學校待十天就又放假了。其實進了教室和同學聊天就什么感覺也沒有了。其實她都知道,只是不由自主地焦慮。
“開學恐懼癥”和去學校的壓力程度也沒太大關系。有些大學生即使明白在學校也不會很累。即使明白在學校還有那么多的小伙伴,卻也難免觸碰了那條神經。
因為我們離家就轉換了最近的生活狀態,因為我們舍不得家里的安逸和家人的關懷,因為我們有個心里暗示,暗示自己,明天就要開學了??臻g的說說有條很有意思的,“最近要上演一部災難片《開學》”。似乎從小到大開學就意味著不安和抗拒。
有些人天性矯情,敏感。不喜歡分別。所以分開的時候不敢回頭。而且一定要比對方先轉身,這樣才不會看到他的背影。我就是這樣的人,一過安檢,即使知道父母在看著自己,也不敢回頭。
雙方都有不舍。卻又無可奈何。人的一生不會總是待在一個環境里,也不能總是生活在一個生活狀態下。因為我們還有夢想,還有未來。
小時候經??吹侥瞧恼拢棆寢屚葡滦→椊趟w翔。離家的我們也如同那小鷹一樣,還有一篇蔚藍的天空以及未知的未來。離家的我們不能總是拘泥于固態,也不可能總是待在父母身邊。
現在我在離家400公里的地方,或許你們更遠。高三的時候總是想著要去外面看看。覺得1000公里也沒什么,在地圖上才那么遠。直到現在坐車幾個小時就不舒服,直到聽說外甥的同學要做一天的車。才覺得,外面是那么的遠。才覺得,在另一個個城市旅行和生活有多大的不同。
離家的孩子都在慢慢地成長,都在變得堅強。都在記得自己的初衷。都相信有一天,所有曾經的無奈都會變成光鮮亮麗的未來。
這篇文章送給自己,也送給同樣離家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