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夜,殘陽如血,染盡這座小城。城墻上殘垣斷壁,上面的軍士一個個眼中卻透露著血色的光芒,仇恨地望著城下一片黑壓壓的鐵騎。朔風如刀,夾帶起北方漫天的黃沙,無情地打在每個人的裸露的肌膚上,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動一下身子,城上城下詭異的一片寂靜。
城頭上一個月白長衫的少年迎風而立,并不強健的體形,卻有著挺直的脊梁。少年約莫十七,八歲年紀,不似正統中原人,輪廓中帶有幾分戎狄的味道。一張并不算特別俊美的臉龐卻有著一雙特別眼睛,這是一雙烏黑發亮的眼睛,似乎混合了三月泉水般的靈動,七月荷花的純澈,臘月寒梅的孤傲。少年旁邊立著一匹白色的狼,它有著如雪般純凈的沒有一絲雜質的毛發,還有和少年一樣孤傲的眼神。周圍軍士望向少年略顯清瘦的身影,在親切和發自內心的尊敬之外還有一種莫名的信心,似乎只要這道身影還沒倒下,這座并不堅固的小城就不會被攻破,哪怕城下是名聲顯赫的魏國赤甲軍也不例外。
魏國黑甲軍,魏國重金打造的精銳部隊,這支只有三千人的部隊配備了以道家近年煉制的赤曜冰石材料,以墨家機關術精心打造的魏國赤甲。這種赤甲對于巫術和道術有著強大的免疫能力,一般的修道者與巫者遇上這只軍隊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而這只軍隊所有成員都是金剛境的修武者,而統帥他們的則是魏國名將樂羊之子樂間。二十多年前,魏國軍神樂羊率領魏國鐵騎大舉入侵中山,想一舉吞并中山國。中山國是魏趙交界處(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的一個小蠻夷之國,因城中有山得國名,國土方圓之地五百里。中山國國君中山桓公可以說是中山有史以來最賢明的君主,三十多年的勵精圖治下,中山國人才濟濟,而中山國歷代流傳的鑄造術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中山國的鑄造師甚至能制作天階的兵器。道門掌教老子就曾嘆云:天下至鋒,無出于中山,天下至柔,則莫過于無水。只可惜,中山面對的是當時天下最為強大的魏國,彼時魏國文有信陵君魏無忌,廣招門客,納天下奇人異士,收天下情報機密,武有軍神樂羊,征戰數十載無一敗績。雖說信陵君曾幾度勸說自己的父親魏昭王暫時不要攻打中山,但野心勃勃的魏昭王面對秦,楚,齊這樣的大國尚且不懼,又怎會忌憚中山這等蠻夷小國。于是,魏昭王大手一揮,樂羊帶領虎狼之師浩浩蕩蕩奔向中山國。事與愿違,原本以為唾手可得的中山竟然超乎想象的頑強,中山國武者大多修習了一種不同于中原武者的蠻獸決,可以仿萬獸之形貌,威力驚人,中山國君桓公更是修習蠻獸決的絕頂高手。中山國的兵刃更是無堅不摧,即使最普通的士兵,裝備也異常精良。最令魏國頭疼的是,中山國國風尚武,幾乎全民皆兵,連垂髫童子都不要命地抵抗著魏國的入侵者。就這樣,戰斗整整打了三年,三年間戰爭激烈到了慘絕人寰,到處戰火狼煙,尸橫遍野。中山桓公抓住樂羊的長子,煮熟了送給樂羊。樂羊為了不讓軍心動搖,含淚吃下自己親兒子的血肉,然后繼續與中山軍隊廝殺。三年之戰,最終以魏國慘勝告終,魏國得到了中山三百里的土地,卻喪失了大半的精銳,失去了戰國霸主的地位。軍神樂羊也許因為烹食過自己的兒子而遭到天譴,不久后染重病不治而亡,留下年僅十多歲的次子樂間。而中山桓王帶著大戰后只剩下四成的民眾向北遷徙,在僅存二百里的土地上茍延殘喘,休養生息。在和樂羊的幾次交手中,桓公受了很重的內傷,本就到了黃昏之年的桓公自知大限已到。但看到戰火后的國家生靈涂炭,人才凋零,如果這時候撒手人寰則中山必亡。于是桓公使用了某種特殊方法強行延長了自己的壽命,十年前,這位為了中山國鞠躬盡瘁卻生不逢時的君王安詳離開了人世。在彌留之際,中山桓公將皇位傳給了姬成,并指定了他最喜愛的孫子姬煙寒作為太子。
城墻上,一襲月白長袍的異族少年,中山國太子姬煙寒。
城墻下,一襲黑甲手握鋼刀正值壯年,魏國名將之后樂間。
火花在兩人眼中閃現,家國破碎,祖父傷死之仇與兄長烹食之仇隔著二十年的時光被后輩所繼承,血債需由血還。他們知道這一戰他們兩人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勝利者或許得不到想要的一切,但失敗者面對的只有死亡。
孤城,舊怨,血色在這個邊陲小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