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周圍不少朋友學習思維導圖很久,卻還是沒有找到方向,總覺得學習思維導圖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總會感覺思維導圖沒有在身上產生影響,甚至質疑思維導圖對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作用。
其實這是很多人學習思維導圖都會經歷這些階段,我把學習思維導圖大致經歷總結為四個階段:蜜月期;迷茫期;質疑期;回歸期等。王國維先生曾經在《人間詞話》中借用了三段宋詞,來闡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數,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第一重。” ——晏殊(北宋)《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第二重。”——柳永(北宋) 蝶戀花;“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重。”—— 辛棄疾(南宋)《青玉案·元夕》
王國維先生借用了3段宋詞,闡述了成功人生必經的三個階段:迷茫無奈、歷盡艱辛、豁然開朗。今天馬云又有了新的解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這個說法與王國維先生的認識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面,有多人非常浮躁,總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于是各種傳銷、成功學、快速致富等應運而生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都離不開能量守恒的定律,要想收獲,必先有付出,這也是一個“集中投入,發散成果”的過程,離開了這個“集中-發散”的規律,即使得到所謂的成功也會曇花一現。當然不否認個別依靠上代累積能量的人,在一個合適的機緣里面脫穎而出,但是畢竟是少數!因此,沒有富爸爸,更多就要靠自己去打拼,累積個人的能量,最后能在社會職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里借用王國維大師對人生修煉的三重境界,結合最近群友的提問,以及個人10多年來應用思維導圖的體會,提出思維導圖應用的四個階段:
1、蜜月期:
最開始遇到思維導圖時,被外面有些思維導圖過度營銷的人宣傳后,感覺思維導圖就是一個萬能的工具,似乎擁有這個工具后,成功就在眼前。這個期間感受到思維導圖的魅力,應用思維導圖梳理工作與學習;覺得思維導圖為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很多的改善;覺得思維導圖應用讓自己的世界突然更亮堂了!感慨自己為什么這么晚才遇到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萬能的成功密鑰?
對策:保持喜悅,掌握技法。
2、迷茫期
這期間發現思維導圖就是對學習對象的梳理,并沒有增加什么;發現自己的思維導圖總是和文字版,沒有太多差別;開始沉浸在怎樣畫的“漂亮”中迷失主題;糾結于到底是手繪還是軟件?到底思維導圖是畫給誰看的呢?找不到怎樣提升自己歸納梳理的技巧——思維導圖到底怎樣提升?很多人應用一段時間后,發現思維導圖不是那么簡單,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是手繪好,還是軟繪好呢?我不會繪畫怎么配圖呢?我做營銷怎樣應用思維導圖呢?做行政管理怎樣應用思維導圖?做設計開發怎樣應用思維導圖?做采購管理怎樣應用思維導圖?做產品經理怎樣應用思維導圖?每個人角色與目標不同,他們對學習思維導圖的疑問會不一樣!
對策:多練多思,目標導向。
3、質疑期
這期間覺得做思維導圖效率太慢;發現可視化呈現方法還有很多其他方式,也可以達到思維梳理的目的;發現市面太多推銷思維導圖的人,其實不是真正用思維導圖的人;發現很多人畫出的思維導圖內容非常凌亂;發現不是所有的對象,都需要用思維導圖;發現思維導圖畫的再好,也無法讓思維本身突飛猛進;發現用了幾年思維導圖,但是自己還是和成功相距遙遙,——思維導圖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由于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也開始把思維導圖放到一邊,回到以前的思維模式工作、學習與生活,發現思維導圖好像沒有對自己產生什么影響與變化。這時就開始質疑這個工具,認為這個工具不過是過眼煙云的一個廣告工具而已。
對策:兼容并蓄,理清思維。
4、回歸期
這期間心態逐漸回歸理性,“山還是那山”,“導圖還是那個導圖”。不再為了自己的導圖與他人導圖的完美度進行對比;發現思維導圖的基礎其實是思維;同時理解了思維導圖的目的在于梳理;閱讀他人的導圖時,可以不在意他人內容了(個人思維模式有別);閱讀他人導圖時,也可以吸收其歸納的技巧,用色呈現的技巧。——思維導圖就是一個簡單工具而已。
對策:修煉思維,淡化工具。
上面是對思維導圖學習應用的四個階段的簡單看法,很多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因此我經常和朋友溝通時,告訴大家多錘煉我們的思維,思維清晰,導圖才會清晰;可以把思維導圖作為日常梳理思維、呈現思維導圖一個高效工具之一,這樣可以感受到可視化思維過程的快樂。
了解學習更多學科與職場思維導圖內容可搜索蔡勁松《小學思維導圖應用魔方》《思維導圖應用魔方——商務問題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