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的樂山大佛
涅槃,百度百科解釋為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回后的境界。是不是感覺很神秘?我們普通人透過現代思維也許可以窺其一二。
涅槃的前提是認識到無我。佛學認為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存在,萬事萬物都是相連的。“無我”的內部體驗是,五蘊都不是“我”的一部分。“無我”的外部體驗是外部的東西,也是我的一部分。自己與外部并沒有明顯的界限。
在此基礎上修行,摒棄三毒:貪、嗔、癡。貪, 就是被一個事物所吸引,可以是錢財、異性或名聲等。嗔, 泛指一切負面情緒,凡是你對什么東西有負面情緒,想排斥。貪、噌是人對事物賦予的主觀感受,所謂“色”。癡,就是被“色”蒙蔽了雙眼,癡=貪+噌。據說,把這個功夫修行到最高境界,就是“涅槃”,會有以下體驗:
完美的幸福感;
徹底的平靜感;
內心完全的自由;
對周圍事物有非常清楚的認識和理解。
佛學講究因果,認為我們是被因緣所控制。我們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條件的”。涅槃,就是擺脫了因緣的控制,變成了“無條件的”。但現在沒有一個人會站出來說達到了這個境界,也許這是個極限,難怪乎人們經常把涅槃、圓寂與死亡聯系到一起。應該把涅槃當成一個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每進一步,你都會更自由。
貪、噌是自然選擇賦予我們的快捷思考方式,雖然可能有誤判,但對生存十分有利。涅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反人性的,讓我們跳出設定的限制,以一個自我定制的角度去觀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