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合計了一冬,村里有幾戶人家種西瓜,聽說賣了不少錢呢,不行咱家今年也種上二畝西瓜吧。
農民的溫飽問題初步解決后,農村經濟依然困難。繳完公購糧、扣除過口糧和籽種,家家還都有些余糧,但糧食不值錢。再說,農民把糧食看的比金子還金貴,也不舍得去賣。
初夏的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地上印滿銅錢大小的粼粼光斑。收完地里的油菜,父親就去城里買回西瓜籽種,緊跟著就是整地施肥覆膜點種。沒過幾天,幼小的瓜苗頂破土皮,露出了尖尖的秧苗。父親戴頂破草帽,在地里來回忙著間苗,每窩撿旺勢的留兩株,多余鏟出來移栽到未出苗的地方,這樣看起來瓜苗均勻些。
收完麥子后,西瓜開始扯蔓瘋長。父親找來幾根木頭、木板和塑料布,在地頭搭了間庵子,鋪上被褥,這便是看瓜人的住處。瓜庵外再搭一平頂涼棚,棚頂苫些蒿草,棚下放一張小桌和幾個小板凳,用來招待買瓜的客人。種瓜、看瓜和賣瓜,這就是我暑假的主要活路。
西瓜對土壤適應性較廣,吸水吸肥能力較強,適宜在肥沃的壤土或沙壤上生長,會經歷發芽期、幼苗期、伸蔓期、開花期和結瓜期。從西瓜育苗、定植、施肥到掐尖打秧、扯蔓翻瓜,都要嚴格管理。西瓜生長進入伸蔓期后,莖蔓由直立生長變為匍匐生長,莖葉生長非常迅速,根系繼續旺盛生長,此時西瓜莖葉脆嫩易遭受風吹引起損傷。為防止大風摔蔓,要及時整枝壓蔓打杈,保留長勢較強的主蔓,再選留主蔓基部長勢較旺的側蔓,將其余側蔓從基部摘除或剪除。
父親成天在瓜田里忙碌著,炙熱的陽光在他的后背上留下了一道道灰白的鹽漬。我背上書包住在瓜庵,守著碧綠的瓜田,望著天上的白云,聽著淺蟲低吟,與日月星辰為伴,無憂無慮,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說是看瓜,其實沒有人偷瓜。只有我時常去偷偷摘個瓜,摸出兜里的小鋁勺,三下五除二剜光吃凈,然后迅速埋到土壤里。
西瓜生長周期約為90天。當瓜蒂變成青綠色、瓜臍凹陷時便表示西瓜已經成熟。若西瓜為花瓜,則表皮紋路清晰為成熟的標志;若西瓜為黑瓜,則瓜皮油亮發黑為成熟的標志。把西瓜切開,立馬露出了鮮嫩的果肉,紅色的果肉上還有許多黑瓜子,像一只只小蝌蚪在紅色的果肉里睡覺,紅色的果肉流出紅色的果汁。
到卸西瓜時,恭恭敬敬請來把式,“瓜把”搬起這個用手掌拍拍,搬起那個用拇指和中指對接后彈彈,判斷是幾成熟。他面帶微笑,腳步穩妥,動作輕緩,節奏明快,恰如與相處了幾個月的伙伴最后“話別”。我緊跟后面,忙不迭地將認為已經成熟西瓜的栽起來,瓜蒂向上以作為標記。一般卸瓜選擇在賣瓜前一天的黃昏,帶一把消毒過的鋒利剪子,直接留瓜柄3到4厘米左右剪下,擦掉泥土和粘附雜質,輕拿輕放,板車廂底鋪上瓜蔓,然后再裝上西瓜。
清晨,我和父親拉著裝好滿滿一板車新鮮的西瓜,風塵仆仆地趕往耀縣水泥廠農貿市場,找一處陰涼把車停好,取出秤桿和西瓜刀,或靠著車、或坐在街邊道沿,看著街面上人來人往,等候人來買瓜。隨著太陽的高高升起,天氣越來越熱,蟬在枝頭不停地鳴叫,手中的草帽已經扇地卷了邊。當午后人漸漸地少了后,就到到附近廠礦企業、學校醫院、建筑工地,拉著板車走街串巷叫賣。出門時母親給準備了干饃和水,正午饑渴時也可以吃個品相差的小瓜。天氣越熱西瓜越好賣,碰到哪天賣的好了,父親會破例給我買碗咸湯面,泡上饃,美美地吃上一頓。
相對來說,西瓜是越大越好,當地最有名的要數白家莊西瓜,個個都是15斤以上。我家的瓜大多7-8斤,能上10斤的不多。品相上為不如人家,但味道上不輸任何人。我家種瓜,父親不但未施過化費,還拎著油壺給瓜苗挨個上了菜油。記得當年西瓜最貴賣一毛五,我家二畝地西瓜能賣300多元,算是家庭一筆比較大的收入。
賣瓜看似簡單,實則有很多道工序,光是挑瓜就把人難壞了。剛開始老拿不準,挑剔的顧客要包熟包甜,生瓜瓤子不行,熟過了也不行,要瓤口剛剛好卻很難。最怕賣出的西瓜切開是白生生的,不光要和顧客多說話,還耽擱了西瓜膨果期生長,經濟上白白遭損失。后來慢慢地就有了經驗,表皮光滑、花紋清晰、紋路明顯,用手輕輕一拍會微微顫抖,這就是熟瓜。
一株苗兩條蔓,一蔓一瓜,主蔓結的頭茬瓜個頭大、品質好、果形均勻。側蔓結的二茬瓜則要差一些。頭茬瓜和二茬瓜相差約15天,等到二茬瓜上市,已經是立秋后了,天涼西瓜也就不好賣了,最后剩下實在賣不掉的,就留下一家人自己慢慢吃。
離離暑云散,裊裊秋風起。秋意在一個多霧的黎明溜來,到了炎熱的下午便不見蹤影。西瓜拔蔓后,瓜田變成了脫了毛的雞背。不久,地頭的瓜痷子也被搖倒拆了,我的暑假正式結束了。
我家總共種了三年西瓜。后來,家里買了臺手扶拖拉機,依靠村東石料廠拉石頭跑運輸,就再也沒有種過西瓜。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小時那樣甘甜的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