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上一家公司的同事們會餐。談到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后期進公司的一個員工離職了。當然,離職只是小事,可離職之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卻讓人大跌眼鏡,原來這個同事在我們離職之后成為了一個部門的主管,主管了整個部門的KPI的考核。結果在她走了之后,大家才發現,在她管理KPI考核的時間里,她不僅擅自改寫了別人的KPI成績,還把其他人的業績劃分到了自己的頭上,提交的很多商務的信息都是作假的,甚至利用公司的資源跳槽到對手公司。直到她離職之后這件事情才東窗事發。大家震驚之余也不禁唏噓。
萬事萬物都是互相馴化相互施加影響的一個結果。
我與這個同事共事多年,甚至在另一家公司的時候就是同事,那時的她是一個做事情特別踏實的人,對待每一份工作也很負責任。這樣一個努力工作認真負責的人能走到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地步,絕對不是一天變成的。一個人的道德下滑,就是像切香腸,一段段的滑下去,而不是一蹴而就。拋去現象,只揭露本質,這樣的一個職場壞人,究竟是怎么煉成的?
過去我們都認為壞蛋是因為道德差。然而,在職場上,形成這樣敗壞的結局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格局小。
同事跟我說,我們走了之后,公司還沒有招新人,于是這個同事,(我們簡稱她為小V吧)。小V過了一段很平穩的時期,理所應當的成為了部門主管,可后來公司來的新人越來越多,大部分是優等大學的畢業生,還有好多是海歸人員,能力非常好,學東西也很快。于是,急功近利的小V越來越覺得壓力大,只能用各種方法打壓其他人來抬高自己。讓老板覺得她很能干,很聰明,勤奮努力技壓群雄,為了這個目的不惜一次次破除道德底線,瘋狂而滑稽,卻不高明。
一個公司要發展,不僅僅是大的戰略目標的實現,更需要每一個個小目標的完成。這里的每一步都是大家分工協作的結果。從整個系統的演化角度來看,以同事為對手,以贏得對方為首要目標,甚至是唯一目標,這是格局的限制。
找到了什么樣的人為對手,進入什么樣的格局,你自己的境界才有多高。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公司,內部的矛盾甚至超過了外部的矛盾。大家的目光不在如何把公司做大,而是鼠目寸光,受人性中惡的驅使,和身邊的人去爭搶資源,和其它部門惡斗,而且越斗越往下探道德的底線。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當你身邊出現了這樣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人的時候,真的會時時刻刻拷問你的生存底線。身在系統之內除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之外,也要盡量拿出時間來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因為提高認知是唯一能改變你格局的東西。連岳先生曾說過:“一個人如果不能及時按照自己所想的去活,那你就總有一天要按照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
通過努力為自己要生路,也為自己的靈魂得到一個上升的空間,也許這才是職場中生存智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