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前面四個單元,四位菩薩問衍伸的主題之下,進入到第五單元的《彌勒品》,可說是帶入了新的內涵。彌勒品這一單元的內容,關系到修行者,如何能突破到見性的關鍵。也就是關于,修行者如何斷除「輪回根本」。若不能斷除輪回根本,則修行者的知覺思惟、身、心,都受到心意識中,潛在的妄想、執著的掌握,因此受到局限,不斷旋復。故而本具的智慧無法啟發。
因而,在這一個單元中,點明了對于修行菩薩,及末世眾生而言,造成輪回,念念相續,最主要的根本為何。而這一單元的內容,若與后面第九單元《凈諸業障品》來結合的話,會將輪回根本,闡明得更加詳細。簡而言之,呈現的是由我執、產生愛憎的分別對待、到助發欲望、到輪回生命的延續,這整體由因到果的聯系關系。
由于這整體的因果牽連,產生出了六道輪回,包含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惡鬼。無論是輪回到善道,抑或是輪回到惡道,都仍然是困在生死輪回之中,尚未解脫。
因此這個單元中,進一步說明了,隨著輪回根本的斷除,一方面降伏去除過往所累積的障礙和塵垢,一方面避免產生新的障礙和塵垢,也就是文中所謂的二障。伴隨著二障的去除,則呈現了五種不同的修行階段。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大乘、小乘的差別。
佛陀世尊在這單元中,鼓勵所有的修行者,修行中,當要努力將文中所提到的輪回根本,降伏、斷除,如此一來,一切眾生,不論根基的高低,不論是何種背景,一切眾生,皆能修行圓滿,成就佛道。
佛陀世尊,也提醒發大心的修行者,當要立下菩薩清凈大愿,這對于修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種修行階段,并非我們刻意去達到或選擇,而是伴隨著二障的去除,而成就悟入的。因此,發下菩薩清凈大愿,象征著二障的降伏和去除,已經達到一個里程碑,故而自然而然的,如同眾多的大菩薩般,展現出慈悲、喜舍的精神,而發下大愿,以大慈大悲之心,入于生死輪回之中,不再是求自己解脫,而是入世修行,解脫眾生皆能脫離生死煩惱的苦海,這才是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展現。這入世修行,不僅是要了卻自己所發下的大愿,也是從渡化眾生的過程中,徹底斷除菩薩僅僅降伏,而尚未永斷滅的,種種細微的輪回種子。如此方能從根本上,達到「如來微妙圓覺」的成佛境界。
在《彌勒品》這一單元,可以說將修行的下手處,將輪回的關鍵,闡明的非常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