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完《時間的女兒》,我覺得我應該寫一寫八月長安這個人,因為她的文字才是最能代表80、90這代人的青春記憶的。提到八月長安這個人,首先就要談談她的人生經歷:2006年以哈爾濱市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大三時出版第一部小說,畢業后從事資產投資工作,2013年辭職,專職寫作。(以上內容皆出自百度百科)與其他的作家相比,她既不屬于“出名趁早型”,也不屬于一鳴驚人型,而她的小說內容也大多簡單沒有曲折。如《你好,舊時光》講述平凡女孩余周周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成長蛻變;《最好的我們》講述高中同桌耿耿余淮的故事。她的小說故事情節算不上曲折,但是卻能用簡單的生活細節打動人。
? 如今我們提起青春文學,想到的可能是充斥著炫富、車禍、墮胎等內容的小說,而八月長安的小說,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一股清流了。知乎上是這樣評價她的:“她是目前青春文學市場上極少數的不過度灌雞湯灑狗血,不矯揉造作迎合市場塑造人物,真的一筆一劃竭盡全力還原一個真實透亮的少年時代的作家。”
? 八月長安小說的一個特點是細膩地刻畫生活細節和人物心理。雖然她自己提到這個話題,認為是湊字數騙稿費的體現……我曾經去過一場她的簽售會,那是一個說話溫柔又不失幽默的人,我想也正是她的這種性格,讓她的小說的每一個細節都那樣打動人,每個人物心理都那樣戳心。《最好的我們》對考上公務員的耿耿有一段這樣的描寫:“那天早上好像是在下雨,我躺在床上思考我們科長那篇講稿到底要怎么改,忽然聽見和我合租的那姑娘起床刷牙的聲音。身體深處有另一個耿耿忽然就活過來了。她拒絕這樣活下去。”多少人在年輕時有過無數雄心壯志,然而當我們被生活的棱角磨平,很少有人像耿耿這樣讓另一個鮮活的自己活過來;很少有人擁有像耿耿這樣掙脫束縛的勇氣,一路求穩卻一事無成。
? 八月長安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用小人物的視角來看待整個社會。或許因為她本身是女性的原因,她的小說總是站在女性的視角上。而她筆下的女主角往往都是家境平凡,普普通通的人。《你好,舊時光》是我第一次通宵看完一本書,一個很平淡的故事,但是就是讓人放不下。它用一個早熟的小女孩的眼光去看待人情冷暖,社會變遷,去看穿美好背后的可悲。現在的80、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人有著屬于他們自己的孤獨與平凡。出生于1987年的八月長安,很清楚我們生活的時代到底有什么,她將那個年代獨有的社會環境、流行元素很好地運用到了小說中去,可能過去的都是美好的,所以人們對過去總是有著復雜的心情,而她的小說將人們記憶中或者是正在經歷的青春很好地寫了出來,這也是她受歡迎的原因吧。她沒有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去俯瞰、審視整個社會,而是借著小人物的視角去看待這個復雜的社會,這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我們所需要的并不是仰望站在最高處的人,而是平等地去跟與自己同樣等級的人對話。
? 八月長安的讀者群從少年一直涉及中年,因為她的文字是適用于每一代人的青春的。提起青春文學,作協副主席劉協這樣說:“青春文學永遠是有市場的,只要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投入到寫作當中,就一定會得到讀者的回應。”青春這個話題永遠都是新鮮的,因為永遠有人正在青春著。青春文學以后勢必會在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于寫作,八月長安本人是這樣說的:“寫作者要時刻警惕虛榮心。筆耕不輟是好事,但人只有24小時,表達的越多,思考的越少。”“因為寫作,我安放了自己,也改變了別人,鼓勵他們去成為眼里有光芒的人。這就是我一直寫下去的意義。”如今她的作品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不再局限于校園,逐漸開始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成年思想世界。人生還長,她的寫作之路也還長,愿她在這條路上一路長安,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