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瑋兒? 圖/網(wǎng)絡
這一篇是要回顧一下我自己的職場“分手史”。因為身邊常有朋友抱怨早就厭倦了手里這份工作,要不是為了幾個RMB……那么,面對這個多年來供養(yǎng)你家小但卻食之無味的飯碗,究竟該不該狠心砸掉呢?希望下面的真實記錄多少能給正猶豫不決的你帶去一些啟示。
必須承認總有一些分手是被迫的,記憶猶新N年前作為獨立顧問的我風塵仆仆赴京多次幫一家大名鼎鼎的外企作銷售課程開發(fā)并完美收官。然而,當時還意氣風發(fā)要在危難之際為公司和團隊繼續(xù)打拼的一幫內(nèi)部講師團隊成員,在我做完這個項目半年不到的時間里紛紛與服務多年的單位say goodbye。起因并非另謀高就,而是全球性的裁員波及中國。現(xiàn)在說出來已無妨,這家公司這個團隊叫摩托羅拉手機事業(yè)部,你懂的!
看著年輕精英們在社交平臺上含笑帶淚地互道珍重,堅強而悲壯地與曾經(jīng)一起抱團奮戰(zhàn)的同事相擁而別,我作為旁觀者心中也不免唏噓:“組織不可靠”啊,盡管在各種年會、半年會、Team-building里leader們都曾為了不斷激發(fā)員工的高業(yè)績而振臂高呼,然并卵?
誰也逃不過市場變化的大潮引發(fā)的“樹倒猢猻散”。這些年看多了名企的“關(guān)停并轉(zhuǎn)”,小編也接過一些公司老員工被辭退后的心理援助,他們一個個義憤填膺如沸水中的青蛙,從不知外面的世界其實更精彩。
我只想說:It's necessary to change before it is necessary,不要等到“被分手”那一天。
人生自古多別離,有些別離是無奈的,也有些別離是自找的。比如我自己,就屬于后者,在私在公好像都如斯。十幾年的職場生涯,我居然前后換過七個單位,緣分長的四五年,緣分短的個把月,但每一次分手都是自己主動的選擇。(為此偶感憤懣,怎么從來就沒遇上layoff的“好事兒”也讓我發(fā)筆意外之財?)
或許大部分正統(tǒng)的HR不喜歡履歷如此jumpy的候選人,但二、三十歲的我深知有一天自己將殺入“高大上”的咨詢業(yè),只有豐富的行業(yè)和崗位經(jīng)歷才是最值錢的砝碼,當然,順便為自己“喜新厭舊”的本性來個合理化。
說到底:沒什么比知道自己要什么更重要,它會讓你在單位時間獲得最大的產(chǎn)出。
所以不是我“花心”,而是我學會了用一兩年時間就“賺到”別人需要三到五年的累積,學到了,自然就要義無反顧奔赴下一個目的地。
第一次辭職是離開學校離開三尺講臺,我用24頁的手寫信換來當時的領導也是我中學時的師長那句“在外面不開心了就回來”,站在校長辦公室,鼻子一陣陣發(fā)酸;過了兩年去看望退休前的老領導,他還拉開抽屜不無深情地說道“你看你的信我藏到現(xiàn)在”。(詳見另一篇《離開教師崗位,是我蓄謀已久》)
那一次分手啟開了我在500強跨國公司完全不一樣的職業(yè)生涯,給我?guī)砑铀俣鹊膶W習和成長,雖然至今懷念我的第一份工作并和那時的同事保持著我最長久的友誼,但也不得不承認那個決定是一定要做的。所以,有一種分手,并不妨礙繼續(xù)相愛。
可以讓你獲得職業(yè)發(fā)展的企業(yè)不少,但可以讓你投入感情的單位不多。離開事業(yè)單位的我從此不敢再對“感情留人”這件事報持任何幻想,怎知老天眷顧,居然還讓我碰到一家事業(yè)與情意占全的,以至于后來當我再次選擇分手時,又留下一篇長長情書作為最后的告白。
難以置信,自己可以對一個雇主生出仿佛初戀的情懷,那一紙辭呈猶如慧劍斬情絲般令人愁腸百結(jié)。在那里,我遇到了最好的團隊和老板,也成為我終身學習的財富。雖然他曾向我再次拋過橄欖枝,我還是秉承著“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信念,盡管前路荊棘叢生,毅然決然獨自上路。
每一次分手都是我自愿的,也是至今想來絕無后悔的,尤其是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最后一次的分手決定,拋下了CBD的光環(huán),拋下了可以說是令多數(shù)人羨艷無比的光鮮與高薪。那一天,從陸家嘴的某個玻璃幕墻走出來,回望身后矗立的那一棟棟漂亮的銀行大樓,我在心中說:“別了,我的白領生涯;別了,朝九晚五!”,一種從未有過的釋然。
這是我至今認為最酣暢也是最正確的一次分手。我知道,從此我將走向我夢寐以求的自由,它不再遙不可及,不再只是躺在夢里,而是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此后的幾年,總有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來“采訪”我分手后的感受,大多是為了探知自己和某種生活狀態(tài)“決裂”的可能性。我想說,別人是別人,你是你。就像你所經(jīng)歷的每一段戀情,雖然白天心生厭倦甚至痛苦但夜晚依舊輾轉(zhuǎn)不能割舍,那就只能說明對方還有值得你繼續(xù)相處下去的理由。如果是這樣,在一起一天就善待彼此一天,因為有一天等你回望所來徑,一切都將只存美好、毫無怨尤。而若確已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依我之見倒不如痛快一別。
人生很短,早點奔赴下一個旅程,才會看到別樣的風景。哪怕是錯,換條路走永遠不遲,至少你試過。
上天從來不會辜負誰,因為每次經(jīng)歷都是不一樣的功課,難道你愿意十幾年只做同一份作業(yè)?我們不怕做錯決定,怕只怕在moji(突然想不起這兩個字腫么寫)中虛度光陰。
自由的日子里,只要我在工作著,我知道依然會有分手,這些年當中也著實發(fā)生過并且還在繼續(xù)發(fā)生,只是不再像雇傭關(guān)系那樣需要辦理繁瑣的交接和離職手續(xù),而更像是心理契約,心里的聯(lián)結(jié)斷了關(guān)系也就自然疏了。如果需要如果必要,我希望自己依然如每一次過往那么決絕,因為我很清楚:
我正在越來越真實地靠近自己、靠近內(nèi)心,靠近那個本來的我,也靠近自己最親密的人。
只要分手是朝著這個方向而去,就算會有暫時的遺憾,也決不帶半點惋惜。
就像最近這幾個月,我選擇了拒絕一切熟悉領域的工作,全然地放空自己。我堅信:God closed a door and will open another window for me.? 只是,我不會等著他老人家關(guān)門,我自己會先關(guān)上。因為我清醒地知道:
Learning never happens in the comfort zone.?
為了嘗試新東西,我從來是個“狠角色”,斷了自己的后路,才能開拓出新路。
讀到這里,本文中心思想明確——揮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人如是,工作亦如是。
-END-
作者愛瑋兒,心理咨詢師,私人成長教練,管理咨詢顧問,一個治愈系女子,堅持原創(chuàng)、堅持走心、堅持好看。
從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到五百強中國區(qū)高管,隨后砸掉外資銀行飯碗,以自由講師和顧問身份背包行走近30個省市。
而今居家安心撩撥文字,拈拈花,惹惹草,陪陪愛人,看看世界,偶接個案。喜歡我的文,何不關(guān)注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