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之一。沒有夢,目前的這個世界無法想象。夢之所以美妙,有很多個你想象不到的層面。
首先,夢并不是真實的,這你知道,夢只是看起來是真的,它表現或表達出來的東西離真實的東西完全是兩回事。借著說“白日做夢”,我們來形容一個人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夢帶著虛無性。但是,美妙之處在于:夢也不是完全虛假的。你在聽到這個后不會那么坦然,也許就會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這需要洞察力,看:夢的存在或產生,需要的要素很多。你可以說夢中的事物,夢中見到、感覺到的事物都是虛假的,這沒有問題。但是你仍然漏掉了某些真實的東西:那個做夢的人,那個身處夢境的人,那個“我”。那個有別于夢的內容、看著夢的內容的“自己”是真實的吧?如果這個“能看”都是假的,你又怎么能說“所看”是假的呢?
并不存在完全真實或虛假的東西,即使是夢,它也需要真實來作為背景----那個看著夢境的人,那個對夢境的觀照,那個“看”。否則,那個“虛假”要怎樣顯示出來?又顯示給誰?
真實和虛假永遠是共存的,只是依照思維需要的不同,不同概念量級的劃分而存在,而真實的存在,永遠是真假同體的。比如說,一張偽鈔,它的真實存在仍然是真假一體的。只是在思維的取舍過程當中,作為“貨幣”這個概念量級,它是假的;但作為“紙”這個概念量級來說,它又是真的。存在中的一切虛假必然都建立在某種真實的基礎之上。這就好比:謊言也需要建立在真實的詞句之上,而一個塑料搭建的虛擬建筑也需要建立在真實的地基之上。再怎么假,那個使虛假存在的地基至少是真實的。
邏輯說:要么真,要么假,它們不能共存。真和假是思維和邏輯對事物最基本性質的刻畫之一,但這個刻畫的精細度仍然不及事物的真實精細度。真實的存在恰恰相反,事物最深的精細層度顯示:他們是共存互補的,他們本來就是一體的。佛陀說:“人生若夢?!边@你聽過。佛陀是在否定人生嗎?不是。佛陀是在肯定人生嗎?也不是。那么佛陀在做什么?他到底要說什么?這種似是而非的表達,你覺得他是不是很無聊?是的,他的確很無聊,那是因為只有非常少有的真正聰明人夠得著它,除非你穿得透這種無聊,否則你不能領會他說的。
人生若夢,首先暗示著人生是一個公開的夢,它不是你和眾人所看到的那樣真實存在的。組成人生的材料,是不實在的,不但物質不實在,世界不實在,而且關于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識和思想,甚至自己,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實在,它們如夢般不停的變化、生滅,不斷地來自于空,也不斷地回歸于空,沒有人能把握住這一切,等你覺得把握住了,一切已經變化了,不在那兒了。你能真正把握住自己嗎?你好象能夠做到,但是你真能把握住自己的生、老、病、死嗎?一個稍微不那么自大的人就會說:“不能?!奔热荒氵B自己都不能把握,你又憑什么說,你能把握住身外的世界?
人生若夢,其次又在暗示人生也是一個私人的夢,這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并不是需要你去強行把握和控制的,世界有它自身的平衡力量去運轉,包括你自己。但是,你也不要走另一個極端: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因為世界也并不是絕對虛假的。那些外在的東西即使不是實在的,但是你自身由外在世界所引發的喜、怒、哀、樂的感覺對你來說,是多么真實啊。你可以拋棄世界,但這些真實的感覺是你能輕易控制和拋棄得了的嗎?這就好象:夢境不是真實的,但夢境給你帶來的感覺對于你來說,是多么真實啊,這種感覺并不絕對的假,因為它可以使你產生真實的喜悅,也可以使你產生真實的痛苦。佛陀是在強調:你要想真正的輕松和解脫,就不要走極端,重要的是同時看到世界的虛無性和實在性兩者。
當你看到世界的虛無性,你就能夠笑,你知道人生是一個夢,一出戲或是一場游戲,你所追求到的東西終究通通都會如夢般失去,金錢、名利、愛人等等加上最后的自己,沒有一樣可以保留。那么,你能夠對自己說:“為什么自己還要如此執著?為什么我還要如此功利?如果夢能給我某種快樂,那么我能快樂多久?”當一個人能看到這一點,他就能放下,他就能把對人生意義的注意力從結果轉移開來:“如果人生是一個夢或游戲,我為什么要對結果耿耿于懷?不管結果如何,為什么我不從現在就開始放松、游戲和歡笑?我為什么不享受這個生命的點滴過程而要把我的煩惱局限到一個自己創造的欲望結果之上?”必然如此,看到外在是夢將首度使你內在的快樂不再是夢。同時,當你看到世界的真實性----那些作用在你身上的感覺,你也能夠笑,微妙的是,你不會過分的笑。因為你知道:“即使世界對自己來說全是不真實的,但如果我把這個人生之夢,這個游戲做得過分,某些痛苦的感覺一樣會打擊和傷害到我,畢竟我有一個身體,這個虛假的身體無論再怎么說它是假的,至少那使我痛苦的感覺對我來說不假啊。”認識到這一點,一個人在輕松快樂的基礎上,同時不會過分。他在追求快樂,同時不會過分追求快樂,他在享受人生這個游戲,但同時不會肆無忌憚地享受這個游戲。這個“人生若夢”給人帶來的啟示多么的微妙,你即使明白了,你也可能不是真正明白。因為要把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態度和行為維持在不偏不倚的中道或中間,是艱難的。但至少,一旦你已經上路,頭腦的無意識就開始向意識發生著微妙的、清醒的轉變,你就會走在人生正確的方向上,不可能偏離得太遠。
有人攜帶著一個生命中的難題,很真誠地去拜訪一位開悟的大師,問說:“我們在一生中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吃飯和睡覺,我們究竟應如何從這樣的重復無聊中解脫出來?”大師說:“我吃飯和睡覺?!蹦侨撕荏@詫,又問:“我無法懂,請您再給點提示?!贝髱熥詈笳f:“如果你不懂,就回去吃你的飯,睡你的覺?!?人生是一個夢并適當享受這個夢,何必要針對這個夢的局部作任何解脫?你了解到人生是夢這一點,足夠了,這個了解就是真正的解脫和快樂。
(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