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這里有一則書評
遞給同樣愛閱讀的你
“創意如果有目的,就是把每一天活得獨特且精彩,僅此而已?!?/p>
李欣頻。作為臺灣的“文案天后”,絕對是一個極具創意和才情的廣告文案人、作家、創意講師、旅行家、博士生、影評人、心靈工作者、創意人。也就是李欣頻對自己的這八個身份的定義,讓我臣服。
因為她的生活充滿了激情和趣味,讓生命變得色彩斑斕,李欣頻老師的多次元生命,正是我喜歡的生活模式,也是我正在努力前進的方向,所以老師的創意學也讓我在慢慢咀嚼中,慢慢體會到了那份生活的創意和本質。
在讀這本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Ⅱ之前由于圖書館沒有找到第一版,所以我索性直接讀了第二版,就像李欣頻老師說的如果第一版是寫給了學生們的,那么這一版就是送給未來的自己的,而我從書中也能得知如果第一版是專業創意學,那么這一版便是生活創意學。而我也在她自己寫給未來的自己的創意學中找到了我屬于我自己的生命特質。
1.多次元生命特質,加乘的人生版本:
“生命就像是萬花筒,一小塊熄滅了,另一塊反而會顯得更亮,所以絕不會影響到整個視界的亮度;也正因為有明有暗,眼前才顯現出閃爍繽紛的美麗動感?!?/p>
即使我們在生活現實中,永遠都明白“術業有專攻”的重要性和實踐性,也明白這個現實社會,我們技術在專業領域的權重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獲取面包的大小。而李欣頻卻告訴我們,生命這個萬花筒不會因為你有多樣豐富的生活選擇而阻礙你的術業的專攻程度,反而因為兩者或者甚至多者的選擇相輔相成而變得相得益彰。
她說“如果人生現狀以外還有可以設想的其他很好的版本選擇,那么就讓那未被選擇的版本,在實際生活中同步進行。”就像作者李欣頻,能夠在創意人、講師、作家之間切換自如一樣,正是因為,她作為優秀的廣告人,沒有放棄自己的演講才華、做一個演講者、更沒有放棄寫作的靈感。
她讓生命的每一扇窗都打開,同時去體驗著每一種身份在身體里流淌,用廣告的創意支撐起演講的底氣,用演講的內容造就自己寫作的靈魂,因為每一個身份并沒有成為其他身份的阻礙,而是一種輔助,所以顯得相得益彰難能可貴。
生活本不該局限于一個主專長,學會去多次元生長,我推崇這種生命特質,是因為我本身喜歡太多東西,比如舞蹈、攝影、繪畫、寫字、就在上個月又迷上了手帳,這些我一直認為是我生活情趣的一部分,而不是負累。
我們把時間當做朋友,明白生活的時間不容我們隨意揮霍,但是我們也知道,我們不隨意揮霍時間的理由正是因為我們需要更美好的閑暇時光。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跟我一樣,有著多次元的生命特質,向往著加乘的人生版本。
2.“心悅誠服”地體悟:
“當我們真正懂得臣服真諦,了解到所有的發生都是有其理由、都有其深刻的道理、所有組合都是完美的時候,我們當下就會變得圓滿?!?/p>
我們的生活在這個繁雜的世界,本身忙匆忙而且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而我們在這樣熱鬧的視野中還不能心悅誠服地去體驗每一秒鐘的生命真諦,那么生活會顯得多么蒼白無力。
欣頻老師在書中提到《狂愛圣彼得堡》影片中的女主角歐雅是這樣一個人格:她把焦點放在了愛自己身上、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美好世界中,而這也是她最自信、最快樂最有魅力的時候,她就像是一個自得其樂的迪士尼樂園,所到之處就能廣開分店,看到的人都被她吸引。大概女主角的性格魅力,也是我們一直在追逐的美好。
想象自己是一塊方糖,放在咖啡里咖啡就不苦了;放在茶里,茶也甘了。自己夠甜,融在世界中就能讓世界變甜。
我一直喜歡這樣的生活態度,因為我最喜歡聽到朋友對我說的那句“熙熙,我覺得跟你在一起,會變開心”,讓自己變成小太陽,成為家人、朋友和戀人生活中的陽光,讓身邊的人感受到熾烈,感受到生命的灼熱,跟你一樣——臣服于生命的每一份感動。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一盞光明”
李欣頻說,當你看到的不是很好的電影、書籍或者產品時,不抱怨而是考慮在我們手中應如何改善讓它能夠起死回生。大概這就是創意人生生不息的生活創意來源吧。因為他們的生活態度已經成為影響她生活創意的重要因素,而最普通的大多數,遇到困難的事第一反射行為是困頓其中、被大腦的煩憂所控制,而不是想著運用對立面來提升自己的創意思維。
正如我,今天正好在閱覽公眾號文章,看到了幾篇很喜歡的文章卻因為時間的匆忙來不及深度閱讀,所以選擇@傳送給了“我的印象筆記”,希望能在有空的時間里,去收藏閱讀。而這個時候,“我的印象筆記”告訴我只能保存網址,但是不能剪藏內容失敗。以我的急性子,說實話,以前這個時候我早就開始變得毛躁了,想著為什么總是有這么多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人失意,需要我來花時間來解決呢?
當時我又注意到,后面說可以選擇用瀏覽器打開網址進行收藏,我想著既然能有解決方案那么就順應著它給出的方法操作,至少還有能操作的可能,雖然多花了一個步驟的時間。于是,當我用瀏覽器試著收藏,我發現它給了我更好的分類選擇,可以直接在瀏覽器收藏時就將文章分類到我想要的筆記本中,這樣就省去了我再去我的印象筆記客戶端進行整理的步驟和時間。而后來我傳送失敗的原因被發現是因為我這個月傳送的流量超出了,所以剪藏不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正因為我耐心并愉悅地參與了尋找解決方案的旅程,所以我到達了快樂的終點,而不是鬧得一個煩惱的結局。
3.吸引力法則:
“沒有你應該做的事,只有你想做的事”
李欣頻老師基本上在書中的每一堂課中都會提到的吸引力法則,也是本書核心的一個課堂主題。她說“人總是在死亡之際,才去正視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因為沒有了無限期的明天,自己最想做的事,瞬間就成了優先第一的事”這是電影筆下求生給欣頻老師的體悟,而老師傳遞給我的信息在我的經歷體悟加工之后,便成為——我們應該每時每刻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如果我喜歡跳舞、喜歡播音、喜歡繪畫、喜歡攝影,那么不管別人的眼光如何,我都應該去執著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版本,讓你的生活情趣變得美滿多姿。
“當你讓當下的感覺美好,那么你就掌握了你想要的力量”,當我們讓自己去做我們想要的做的事情和想要堅持的方向之后,你會發現你的心情無時不刻都是愉悅而美好的,因為“美”本身會增強你的生活效率以及放慢你的生活節奏。
“你想要吸引什么,就讓自己先成為什么?!?/p>
我們之所以知心朋友并不是遍地都是,是因為,我們有著獨特的磁場和有著相似磁場的人相吸,每個人的磁場不一樣,而我們的磁場沿著我們的興趣、習慣、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向外輻射。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磁場,而你有什么樣的興趣,就會吸引相同愛好的人,你有什么樣的生活態度,就會吸引相似生活情趣的人。
所以根據吸引定律,我們想要吸引什么,就讓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這樣就會有相似生命特質的人不自覺來到你的身邊,比如朋友,比如伴侶,比如你的合作伙伴。
又或者用老師的一句話“全心全意地做好你喜歡的事,做到極致,做到頂峰,資源自然會流向你。”很多你現在缺乏的事物,等到你專心致志做好了你正在努力著的、用心經營的事情的時候,自然會在合適的時機出現并且主動涌向你。
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另一個我的存在,和我一樣的熱情、陽光、積極,一樣的心心相惜。因為一定會有某些人和我一樣有著相同的振幅、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與我共振。
熙熙
這里有一只喜歡閱讀、舞蹈、攝影、寫字、繪畫的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