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羅輯思維他們公司有一條明令禁止的底線,就是不能在公開場合發生沖突。一旦交火,沒有商量的余地,所有參與的人都要離開公司。我們不去評論這樣的規定合不合理,羅輯思維作為現代最重視人的協作的互聯網公司,可以說,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人與人的合作、協調、溝通中難免會產生矛盾,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有可能是對方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雙方的問題,但遇到問題讓矛盾激化,其實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因為它的方向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非常低級地在發泄自己的情緒。為什么說是低級呢,因為只要是動物就有情緒,就會發泄,但人的高級之處是在于具有理性思維。
一、情商的重要性
當你遇到一個討厭的人,低情商的人一般會出口傷人,而傷人先傷己,不僅失去了一份好的人際關系,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也大減。
當你遇到一件很糟糕的事,高情商的人可以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怨天尤人,然后認真尋找如何走出困境的辦法。
情商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你的精力能否用在有效的地方。有足夠高的情商,才能促使你持續不斷地做出更優選擇,選擇把精力用在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雖然說情商的基礎是智商,有一定的基因遺傳因素,但后天的成長環境,以及自我的修煉,一定占更大成份,也是我們唯一可以發揮的空間,以此來提高個人的情商。
二、情商是什么?
提高情商首先我們得弄懂情商是什么。絕大多數人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可能連那個東西的定義都不清楚。語言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大腦中沒有一個概念的話,這個大腦就傾向于不去想那個事情;如果一個民族的語言里空缺某個概念,那么整個民族就傾向于從未想過那個事情。如果大腦里的一個概念不準確、或者沒有準確、正確的定義,那我們就沒辦法準確、正確地繼續思考和執行下去。
在很多人對情商的錯誤認識中,覺得情商高的人就是能裝,在別人面前虛情假意。
情商,即情緒智力,絕不是委屈自己討好別人,這種智力包括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和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總而言之,就是情緒管理。
三、情緒是什么?
情緒,英文翻譯是“emotion”,“e”表示能量,“motion”表示移動,“情緒”就是能量的移動。
基本的情緒表現形式:喜怒哀樂驚恐悲。
情緒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本能,而不是說我希望自己有什么樣的情緒就可以有,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條件反射。比如,別人打你一巴掌你就會憤怒,別人親你一口你就會很開心(當然是你喜歡的人,你不喜歡的人你也會生氣)。
四、本能是什么?
例如:桌上有一杯熱開水,你伸手去觸碰到的一瞬間就縮回來了,而這一刻你是沒有經過大腦思考的,直到過了一兩秒你才意識到,這是因為太燙了。
1,這是一套預先設計好的復雜程序
這是一個預先就設計好的本能程序,但這套程序是非常復雜的,手怎么伸出去,怎么縮回來,有哪些肌肉來參與,是怎樣的強度,不會反而把自己給傷了。在我們看來輕而易舉的事,但其實在我們的DNA里是有一套復雜的程序。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習以為常,我們看到樓梯就知道一步步上去,走在馬路上看到障礙物就會躲開,我們可以一邊走路一邊與人交談。
2,機器人只有運算,沒有本能
這些看起來很容易做到的事,換作機器人就完全不行。機器人根本就沒辦法完成這些“簡單”的事情,說明這些“簡單”的事情其實不簡單。就拿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這個例子來說,李世石雖然在這個固定的游戲上輸了,但因為機器沒有一個隨機應變的能力,現在的圍棋統一是縱橫19道,人類已經下不過機器了,但如果把這個棋盤換成縱橫25道,人類還能下,但機器人就不行了,因為它設計的程序就是針對這個19道的。 凡是要機器人去做那些非預先設定好的重復動作,而是隨機應變地去做一些事情都是失敗的。我們看那些奧林匹克健將完成的那些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其背后是千錘百煉才換來的。
很多事情看上去隨意,但其實都是極度困難,需要極度努力才能夠達到那種漫不經心的隨意。
3,動物的本能是怎么產生的?
那這些不簡單的動作為什么我們人類就可以很簡單地完成呢?
我們身上的這些本能是多少億年,長期進化留給我們珍貴的禮物。
我們知道“刻意練習”理論,就是你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想要成為一個天才的人物,必要的就是長時間的練習,經過成千上萬個小時(在《異類》這本書里就直接簡化為“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精深學習,你才能夠達到這個領域的巔峰,成為真正的專家大師級人物。
然而動物的DNA遠不止幾萬個小時,可能上億、百億個小時的磨煉,從而有了大量的本能性能力,我們有很多的能力是不需要自己控制的,比如走路、吃飯,呼吸……你如果試著去做一些控制肌肉類的事情,效果反而會更差,因為你的DNA是千錘百煉得出來的成果,你大腦進行意識參與反而是添亂。
五、為什么本能是這樣的?
拿前面的開水杯舉例來說,用手觸碰到的那一刻為什么是縮手,而不是去研究這個水有多少度,杯子有多高,容量多少等這些問題呢?
這個本能選擇其實就是動物骨子里生存的價值觀。價值觀的基礎就是好與壞。那么這個價值觀的根源在哪里呢?就是要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價值不是一個事實判斷,而是一個是非判斷,是好與不好,好就是有利于生存繁衍,不好就是不利于生存繁衍,這是價值的根本性判斷。
生物接收的信息其實是非常多的,比如說我們的眼鏡,在一秒鐘估計能夠接收10億個信息,這些信息它不可能都去分析,大腦也處理不過來,更何況還有聽覺、嗅覺、觸覺等其它信息。比如有時候你接收不到一些發生在你身上的信息,不是因為沒有信息,而是被大腦自然屏蔽了,注意力在其它地方。
那動物怎么反應這些信息呢?外界信息傳遞到你的身上,價值體系會進行分門別類,是讓你有個好的發展呢,還是陷入危險呢,要給你帶來的利益或威脅是大還是小呢?這是一套價值體系。
動物會根據這套價值體系來決定他的活動,接近有利于自己生存繁衍的東西,而避開不利于的東西,這是一種本能上的學習,這些學習的成果會刻在DNA里,怎么刻呢?就是通過情緒的反應。
六、情緒的優劣勢
情緒可以讓行為快于大腦反應,這就可以幫助動物更快地做出一些決策。
情緒雖然是DNA留給我們的價值判斷體系,但它不是一直都有用的,在很多時候都會失靈,它有它自帶bug,因為它產生的環境并不是今天的環境。
比如我們在碰到一些事的時候會本能地憤怒,憤怒之后就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跟人吵架,甚至打架。這就是沖動的懲罰。
既然情緒是進化而來,為了生存繁衍的這么一種產物。但人類的情緒比其它動物,甚至黑猩猩都更加復雜,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復雜。
很多時候你的反抗在原始社會能幫助讓你生存下去,因為那是個非文明社會,但今天的環境已經變了,而你還在用原始的情緒來行事,來判斷,很多時候就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效果。
七、情緒的重要性
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不理情緒,因為情緒給人造成的快樂和痛苦跟肉體是一樣的。肉體上的快樂和痛苦其實都不是你本身上東西,而是大腦皮層的感覺,同樣,情緒也是大腦皮層的感覺。換言之,他們在大腦的感覺這個層面是等價的,給人帶來的快樂和痛苦同樣也是等價的。比如,有人用槍口對著你,雖然沒開槍,你的肉體是沒有痛苦的,但其實在情緒上已經嚇壞了;你被人拒絕的時候那種痛苦也不是肉體上的,但感覺就像被人用刀扎了一樣;你得到你在乎的人的贊美,你的心花怒放跟肉體上得到的快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等價的。
八、怎么修復情緒的bug?
情緒既然有bug,又如此重要,那么,怎么來修復這個bug? 其實我們還有另外一種能力,就是通過精準地分析外部環境,從而達到對自身情緒的一種控制。我們的情緒實際上來自于我們的爬蟲腦,就是在爬行動物時代,就有這個大腦部分了,產生原始的情緒來幫助自己。然而到了哺乳動物,它的大腦額頁和頂頁就越發達,這些東西開始產生意識和邏輯,通過這個它可以分辨一些更精準的信息,從而壓制大腦內核,壓制大腦爬蟲腦的一些行為,達到修復情緒bug的效果。
九、怎么精準地來分析外部環境?
進化從根本上要求準確的信息處理。然而外界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面對這么大的信息量,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尋找模式,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對它們進行抽象組合,這樣就可以把眾多的事情縮小為簡單的事物。
例:一億個0和一億個1,這可以是兩億個信息,當我們概括出來就是兩個信息了。這個就是發現信息中重復的現象,然后把它們疊加起來,組成一條規律。比如派,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當我們把它變成一個數學符號之后,可以在各種地方用,而不用把這個具體數字寫出來。在大自然中,規律無處不在,我們只要知道這個規律,就可以知道無數個信息。
而動物本能地就在尋找事物的規律。比如,動物在外邊尋覓,如果看到一個東西,有皮又有毛,如果它不能把這個有皮又有毛的東西抽象出來,它就無法達到一個生存和繁衍的目的,因為它有可能是一個動物,那它是能吃的?還是會吃我的?它是死的?還是活的?這是種高度的抽象能力,發現模式的能力,什么樣有皮有毛的動物是會吃我的?什么樣的是我能吃的?什么動物等死了我就能吃它了?如果它是睡覺的時候我就得趁機跑得遠一些,這些都需要一些模式化的處理,就是對一些信息的高度歸納,不能只看點線面,而是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抽象概念化的處理,這是對生存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小結:
以上都是我們從動物進化的角度來了解情緒,通過一步步的推演,知道了情緒是什么、怎么產生的,以及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后情緒存在的bug,而這個bug我們在進化的過程中也在一邊修復。其實這個修復的邏輯就是情緒管理的邏輯,即對外界信息的處理尋找模式,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然后進行抽象組合。我們經常說要“控制情緒”,這其實是個偽命題,情緒是控制不了的,要么是壓抑,要么是轉移。最前面說到情緒就是能量的移動,當情緒出現的時候,需要用意識來判斷,知道自己當下的狀況,然后調用邏輯來分析它的來源,這個時候就知道當下什么樣的情緒是有利于自己,什么樣的情緒是不利于自己的。
關于情緒管理的方法很多的書籍和文章都有介紹,但這些方法都是基于對情緒的深刻認識基礎上的。知道了它的底層邏輯,也許你可以創新出更多適合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