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恰恰天藍
前幾天看小朋友們玩一個叫「球球大作戰」的手游,真是玩得不亦樂乎。身邊的同事在玩消消樂、連連看等,大人也會沉迷其中,有的玩了兩三年了,游戲一更新就打通關。剛畢業那會,我玩過CS,后來對游戲敬而遠之,總覺得會玩物喪志。
時間一晃,知識分子臭老九,已經引領時代先鋒,卷土重來,即使這片土地上還有一部分人停留在農耕時代,卻后繼乏力;大部分人忙忙碌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惶惶不可終日;而卻有一撥積極分子嗅到了知識的銅錢味,用知識及分享來變現,似有不管白貓黑貓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且讓一部分知識分子先富起來之勢。
知識經濟和知本家的崛起,繞不好一個人,就自稱商人的羅振宇,70后的他,說是知識服務商,就是古時候給富人家讀書的先生,起先借優酷和微信APP免費分享他的《羅輯思維》,幫別讀書,繼而創辦《得到》APP,推出知識訂閱服務,我雖然說不是上羅粉,卻也著實訂閱了李翔的《商業內參》和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今年又訂閱了DR魏的《科學育兒》,買了好不下十本他推薦的書籍,暫且不論效果如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生怕錯過了什么,因此羅胖著實火了一把。
趙星,亦名「一直特立獨行的貓」,85后以一部《從北京到臺灣,這么近那么遠》躋身「作家」隊伍,她本人倒是謙虛,只能稱自己為「作者」,她寫了好幾本勵志故事的書,本本雞血實足,我是真不懂,人生的道理就那么多,她怎么就能寫出那么多讓人感觸的話。她真是有點婆婆媽媽,唧唧歪歪的味道,不過她將一些小故事寫得很勵志,如同聽臨家大姐說事般親切。另外,她很擅長于總結一些動聽的勵志句子,讓人發笑的同時又催人奮進。對我來說,她是小妹妹了,最近我在唯庫上訂了她的課程,看看這兩個孩子的媽怎么玩轉兩不誤的工作與生活。
彭小六,85后,《讓未來現在就來》,第一次發現,書還能這樣出,像以前出的教操作系統的電腦方面的指導書籍,純干貨書,招招可以用。小六也就是這兩年迅速在簡書上崛起,目前來看,他是讀書成功的典型和樣榜。根據有關資料,這家伙學起來真是不要命,每天時間都算得死死的,成本精確到打的睡覺,劃算。
簡書上還有很多90后小朋友,如田寶,若能堅持下去,真會是了不得。
他們怎么就紅了呢?就做了我們的老師和引路人了呢?我想有這么幾點是值得總結借鑒的:
一、得益于網絡的便捷,移動終端的興起,傳統的知識服務需要以新組合方式出現在人們面前,滿足大人們的潛在需求,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據說由于美團、餓了嗎等送餐服務的興起,方便面的銷量大為下降。「互聯網+」也好,碎片化時間利用也罷,總之新生事物都是在原來事物的基礎上變革出來的,有些是漸變,有些是替變,最終服務于人類的目的不變。
二、他們都極有眼光的抓住了潛在需求,第一個吃螃蟹,占盡先機。羅胖就說,他第一個專業的知識服務商;貓兒也說她當初寫那本游記時也就是別人重沒有像她那樣做個,即便寫得最差,也會是永久的繞不開的話題;小六子,這種幫別人圖文并茂的總結干貨的做法,我都覺得這也能叫書呀?!不過他是首創。他的書可以說是干貨類書集大成者。
三、永恒關切的主題,如成長成長、時間管理、知識管理、勵志甚至是如何賺錢。有時我在想,他們教的這些方法都有效嗎?他們的絕招真就可以買得到我們學得到嗎?他們的成長發家成名模式真會適合我們嗎?未必吧!我甚至于,把他們看作是借鑒了傳銷的模式,因為只有塔尖的少數人才會出類拔萃,如果我們再弄,主題不變,形式必須改變,得與他們不一樣。
4歲多兒子看我也玩「球球大作戰」,告誡我不要輕易分身啦,因為他打了好幾次第一名,而我卻總不得法,拿不到名次,后來我發現常被圍剿,因為時常有小朋友的聲音同步傳來「誰與我合作」,嗚呼,我孤孤單單一個人不被吃掉才怪呢,同時我注意到,載入初始的畫面是「3億年輕人在線」,于是我悄悄將這個游戲刪掉了。
不努力,小朋友就得來教育你,個中滋味著實不好受。我說的是游戲,想到的是碼字,等那一天,兒子說,老爸你這水平還碼啥字呀?我是不是要找個地洞鉆進去,再也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