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諾曼·麥克林恩的自傳性小說,美國西部小城密蘇拉,林木郁郁,大河流過,水中魚類繁多。長老會牧師的兒子諾曼和保羅,在濃郁的宗教氛圍中長大,且在父親的教導下習得蠅餌投釣的技藝。性格不馴的保羅逸出生活常軌,不幸盛年早逝,也令摯愛卻無法理解和幫助他的親人哀痛不已。多年后,諾曼回到河畔,回憶其往日情景。
? ? ? 需要靜心來讀的小說,好書一定得用心看,即使可能看得不算清楚明白。尤其是那些我看了也不能明白的釣魚技術。
? ? ? ?大河邊垂釣的兄弟,父子。河水靜靜流淌,拋餌靜等。就如麥克林恩所寫“很難找到這樣三個男子抵肩并排坐著,而且聽得懂河流訴說的涵義。”靜謚中的干凈力落的投釣,收線。展現于我們眼前的父子、兄弟間的相處,關連都在這垂釣之中,這大河這上。
? ? ? ?不善于情感外露的父子,說起保羅就不外科“他是一個很好的漁夫",保羅除垂釣外的生活畫面,我們都無從得知。雖然是親密的家人,可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所知道的關于對方的其實也是千萬點中細微的一點。我們知道就只有這么些,更別說我們能夠理解的部分。
? ? ? 沒有完整的起承轉合,沒有明確的故事發展主線,四次不同時期的垂釣,場景細節極致描寫,清楚明晰地展現垂釣當時的情景。逝者如斯,時間如水,水邊的故事都自帶水的柔波光芒,保羅的離世,麥克林恩沒有太過正面激烈描寫,恍若一筆帶過,又好似處處埋有伏筆。
“不地,那天他的最后一個特定畫面,始終留在我的腦海里,就像化學藥劑定影的結果。平日里,投釣結束后他一般不多說話,除非覺得自己本可釣得更加出色一些,不然只是淡淡一笑。眼下,蒼蠅圍著他帖子的絲圈旋飛,大滴水珠從他帽下淌到臉上,進而沾濕雙唇,他淡淡一笑。”
“在那潺潺水聲旁,我意識到故事已經開篇,或許早已開始。我還感到,前方將會出現某種永難沖蝕的事物,因此那里會有急劇的轉彎、深沉回流、沉積和靜水。”
“陰影里地下河道發出的聲音,與前頭灑滿陽光的河流發出的聲音,迥然不同。背靠峭壁的陰影里,河水深流,涵義奧博,不時磅礴回淌,像是重復叮嚀,確保自解其義。再往前,河水赫赫流入日華天地,其聲如人絮叨,著意示好。河水向此岸鞠躬,又向彼岸頷首,非做到兩不冷落不可。”
? ? ? ?大河的描寫美又自然,看著書頁上的文字,段落,仿若也能置身其中,看著水流而下,聽著水拍巖石。父子倆對保羅的思念就如之一江流水,細緩流過,周而復始。
? ? ? ?能被捧為經典果然只有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