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里有這么一篇文章《自相矛盾》,講的是,在古代一個銷售員左手舉著盾牌說:這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再利的矛也休想洞穿它;一會兒又舉起右手矛說:這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再堅固的盾牌也能刺破。這時有個旁觀者說:那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試試。銷售員啞口無言。
小時候就特別期望這個銷售員能演試一番,但故事就那么嘎然而止,留下千古疑團。
后來,終于發現了答案,精彩絕倫的答案。這個答案出現在戰國時代,有個智者辦了所謀略學院,他培養出了四個世界上最有口才和謀略的學生,分別是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這四個人攪得整個戰國天翻地覆,自相矛盾。在自相矛盾的過程中,張儀對沖蘇秦,龐涓對沖孫臏。
張儀,魏國人,鬼谷子謀略學院高材生。剛畢業那會兒,四處拜客戶談項目,言必國家戰略,百年大計,基業長青之屬,談笑有達官,往來俱權貴,好不威風。
一次和楚國宰相飲酒,妙論天下。忽然一個下人慌慌張張走近宰相耳邊嘀咕了一番,宰相變了臉色,拂袖而走。隨即幾個門人捉住張儀痛打一頓,稱宰相丟了一塊美玉,一定是張儀偷了。張儀急呼:宰相你耍相信我,我們是朋友,我和楚王也是朋友呀。像不像天朝那位青年才俊,平常四海皆兄弟,五洲有賓朋,奧黑馬,巴菲豆,比爾鍋蓋一大串都是朋友,后來一朝失事,朋友個個人間蒸發。
窮屌絲們,當自己不夠強大時,在你的人脈眼里不過是砣狗屎。只有當牛糞變成一座山時,漫山才會有鮮花綻放;只有當賴哈螞成為天鵝湖主人時,才有無數天鵝圍繞著它翩翩起舞。
張儀被打得皮開肉綻,他妻子又是心疼又是氣惱:"嘻,叫你別玩政治,不然哪會遭此欺辱?"張儀的耳畔傳進了那首古老的歌曲一《水手》: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祘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張儀說:"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孑噗嗤一笑:"還在"。張儀道:"只要舌頭還在,夢想還在,足夠了"。
她就喜歡他這優點,雖然個子不高,體型不魁梧,沒有八塊腹肌,但他骨子里的驕傲和執著足以抵抗十二級臺風,十二級地震,十二級海嘯。
彼時,蘇秦成功合縱六國,怕秦國硬碰硬出兵來犯,于是設計激張儀入秦國,并且問鼎宰相。張儀入秦,十五年里秦國未發動世界大戰。十五年后,蘇秦身死,張儀啟動“連橫"策略。
如果把蘇秦的"合縱術"比作建樓,那么張儀的“連橫術"就是負責拆樓了。他的任務就是拆散合縱國。
張儀來到了楚國,當年的屌絲已成為強秦的宰相。楚宰相很恐慌,當年自己狠狠地揍過他哩,所以首先迎接張儀的是一出"負荊請罪"。"楚宰相懊悔萬分地說:"當年實在是一出誤會,那個狗眼不識泰山的下人已被我處絕,請張大人肚子能撐船,大人不記小人過。"只有維度相當的人才能平等對話,張儀冷冷一笑:"我巳沒興趣去記憶那些雞毛蒜皮的了,我也沒興趣同你說話,我要會見楚王了"。楚宰相唯有諾諾。
張儀對楚王說:"十五年了,除了舒適,你們合縱國還得到了什么?當年, 舉世之國,除了秦國和楚國,誰能雄霸天下?現在楚王還有稱霸下的壯志雄心嗎?"
楚王默然,十五年來,大家都認為太平盛世,當吉時享樂,酒山肉海,美女妖姬,夜夜笙歌,所有的軍事都交蘇秦統領了,誰曾想到秦國又要挑撥戰事了。
張儀說:"十五年,我想讓大王看秦楚的變化。"一拍掌,衛士送上兩個少年,一個楚國裝束,一個秦國裝束。張儀對楚國少年說:小朋友,你多大了?”楚國少年說:“十五歲"。張儀問:“你從小會做什么?"少年說:"放羊"。張儀問:“為什么放羊?"少年答:"娶媳婦"。張儀問:"娶媳婦干嘛?”"生娃"。"生娃是為了什么?"少年答:“放羊”。
張儀對秦國少年說:"小朋友,你多大了?"秦國少年說:"十五"。張儀接著問:"你小時候玩過什么?"少年朗聲道:"從小衛相國(衛鞅)教導我們,要立大志,平定天下。騎馬彎弓射雕圍獵,下馬種田產糧;出門執刀殺敵,回家健身修養。秦統六國,千秋萬載,秦王萬歲。"
張儀道:"少年強國家強,少年弱則國家弱。楚王,您認為楚國還有爭霸天下的底子嗎"。楚王倒吸了一口冷氣,大家都信任蘇秦,他的確帶來了安寧,但從剛才從兩國少年的較量中,楚國將一敗涂地。所以當信任到依賴到言從計聽,沒有了獨立思考時,這才是真正的洗腦。六國都被蘇秦洗腦了嗎?
張儀道:"雖然秦國啟用強戰政策,但秦王主張世界和平,因此愿意把公主嫁到楚國,和楚國結為親戚, 祈禱兩國萬世太平。不知楚王意下如何?"楚王的雄心早被酒色荒蕪,秦國既愿拋橄欖枝,何樂不為?于是說:“秦國是世界老大,我愿意跟著大哥,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秦楚遂結盟。
離開楚國,張儀來到韓國,游說韓王說:"報告大王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大王愿意 先聽哪一個?"韓王說:"壞消息罷"。張儀說:"楚國脫合縱國了”。這消息的確是重磅,韓王跳了起來,"這怎么可能,說好了六國合一,永不分離的嘛,怎么他一聲不吭就劈腿秦國,簡直豈有此理。"張儀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面前各自飛。恩愛夫妻況且如此,甭說國家之間了。大王,秦國是世界超級強國,而韓國不過彈丸之地,如果發生戰爭,無異于千斤之錘猛砸鳥卵之上,結果一目了然。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大王事秦則國泰民安,不事秦國則危機四伏。楚國可謂累世雄主,都知道找棵大樹好乘涼,韓王要早做打算,錯過這個村,再想進這個店,付出的代價就慘重了。"韓王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愿隨秦王"。張儀大喜。
接下來,遂到齊國游說齊湣王說:當年我在鬼谷學院讀書時,我的導師鬼谷先生特別贊賞齊王的祖先田氏一族,為官清廉,待民如子。更發明出了"大斗貸糧給民眾,小斗收租回倉的吃虧戰略"。齊王深為驕傲。
張儀接著說:"更為可貴的是田氏一族的執行力,從田完從陳國入齊始,到田武孑取代齊王自立,凡十幾代。每代人都銘記‘大斗出,小斗進'的遺訓,且百年如一日地執行,收獲齊國民心,終于功德圓滿,和平演變成功。"齊王滿臉堆笑,聽得津津有味。
張儀道:"我老師鬼谷先生總結說:竊珠者有罪,竊國者無罪。贊嘆田齊一族收買人心的智慧和恒心。但是齊王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田齊兵不血刃篡位齊姜,天下百姓并無一人出來指責,反抗,這固然是齊姜執政的失敗和田齊民調的成功。但齊國民眾是一個沒有國家觀念的群體,他所要的不是國家,而是實惠,只要誰給好處,就跟誰。也即小孩子的觀念,‘有奶便是娘`。既然田齊可以用小恩小惠和平演變掉齊姜,那么請問齊王,秦王能不能演變取代你呢"。
齊王的臉刷地變了,齊國國民性的問題,他還真的沒想過,張儀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張儀道:"齊國曾跟魯國發生過三次戰爭,魯國三戰三勝,名義上勝利了,但實際上魯國虧大了,虧到亡國的地步。為什么呢?是齊國大到傷得起,魯國小到傷不起。現在秦齊的處境就類似齊魯。現在秦國對齊國的策略是兩手抓,一手抓和平演變,一手抓戰爭進攻。請問齊王你還有退路嗎?"齊王一聲長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愿為秦王效力。"
張儀瓦.解三國之后,遂到趙國,游說趙王說:合縱十五年,大王可知最大受益人是誰?"趙王道:"愿聞其詳。"張儀一字一句地說:"是,蘇,秦。蘇秦這個人,本是貧賤之人,家里的人都鄙視他。以口才迷惑諸候,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可憐六國國君都被他玩于股掌之間,一介草根,反陵駕六國君之上。他賺了一生富貴,六國付出了沉重代價。十五年來,秦國的經濟,軍事上突飛猛進,而六國呢,江河日下。現在楚國結親秦國,齊國也獻媚爭寵。韓國更是哭著喊著求包養,趙王孤家寡人怎樣血拼呢?"趙王道:"我是個以天下百姓安寧為己任的人,既然世界需要和平,我絕不會為了一己之私而做戰爭販子。"秦趙結盟。
張儀來到燕國,游說燕昭王說:"在合縱六國里,燕國和趙國最知己,是好哥們,是好基友。"燕王點頭。
張儀道:"句注這個地方有座山叫摩笄山,大王聽說過嗎"。燕王搖頭。張儀道:"這座摩笄山有個故事,是和燕國有重大關系的。當年燕趙結親,趙王襄子將親姊嫁給燕代王,但是卻暗地設計火并代王。他們相約句注會盟。趙王先期吩咐能工巧匠制作了一把帶柄的金斗。在會盟那天,趙王私下囑咐廚孑:酒過三巡,音樂啟奏,用斗進熱啜,然后反斗殺。果然在約定的時間里,廚子端熱啜上來,在接近代王面前時。廚子忽然出手,用金斗直擊代王腦袋,頓時腦殼龜裂,腦髓涂地,鮮血四濺。代王妻孑聞訊趕來,看見恐怖悲慘的場面,逐用摩笄自殺身亡。何其慘烈啊,天為之變色,地為之震蕩,風為之哀啕,云為之落淚。"
燕王槌胸大啕:"史官,為何你從來沒向我提及?"史官囁嚅道:"為了兩國和平"。燕王道:是可忍也,孰不可以忍?張先生,燕國絕不認賊作親了,愿跟秦國。"
就這樣,合縱被張儀一一攻破,秦國不久以后,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