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時候捉迷藏的感覺,真的是記不起來了。和兒子有沒有玩過捉迷藏呢?我也是沒有一點點的印象。我這人啥都好,就是健忘。不過健忘的人快樂!多大的煩惱轉身就忘,挺好的,呵呵!
唯一能記得關于兒子的趣事,就是有一次送他上幼兒園的時候,看見一只鸚鵡,我說這是鸚鵡,它會說話。兒子就沖著鸚鵡說話,可是鸚鵡卻不理會他。兒子說媽媽它不會說話呀!我解釋說是因為鸚鵡不認識你呀!然后兒子就很真誠的對鸚鵡說:你好,我是范凱文,以后我們就認識了。
可是現在,無論如何我都無法把那個可愛的寶寶和一米七高個子的兒子聯系起來了。有時候老感覺欠兒子的,物質和精神都欠。物質是因為生活條件差,精神卻是由于自己年輕少耐性。
前一陣子弟妹去新疆,把小侄子留在我家。弟妹天天打電話來叫把侄兒早點從幼兒園接回家,由于我們的工作是早閑晚忙,因此每次我去接時都有點遲。我也沒太在意,遲了就遲了,反正還有老師陪伴總是放心的。直到有一天,弟妹又打電話來,還是原話,臨掛電話時又加了句太遲了寶寶一個人會害怕的。聽到那句話我心里一顫,正好兒子在寫作業,就弱弱的問了一句:兒子,你在幼兒園時媽媽接得遲,你害怕嗎?兒子很直接的說:當然害怕啊!你想想就我和一個老師,關著燈看著電視,黑黑的……感覺還有很多話沒有說完啊!
那段時間,我們把侄兒寶貝當二胎養。每天早上送他上幼兒園,晚上接回來。上學的時候還行,就晚上生活有點凌亂,一到周末,日子就真的亂套了。長長的兩天總是難熬,寶貝又有許多的新花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拿著手機看動畫片,可是他在不知不覺中點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收費項。瞬間短信就像雪花一樣飛了過來,一會會一百多的話費就不知去向了。手機不敢給了,他無聊沒事干,就開始纏著我了。玩來玩去,寶貝最喜歡的還是玩捉迷藏。可是地方有限啊!就兩臥室一客廳,能藏人的只有門背后、柜子里、床底下,也都是些一目了然的地方。而我只有門背后了,實在是鉆不到床底下也擠不進柜子里的。大人一看,多沒意思啊!確實沒意思,卻還得裝作很高興。先是寶寶藏,他藏在了柜子里,我假裝找不見他,大聲的嘀咕,嗨,這家伙藏哪了?我咋找不見呢!找了沒一會兒,他就忍不住嘻嘻的笑,我也就乘勢假裝才發現了他。寶寶特別高興,大聲說該姑姑了,并閉上眼睛,開始數數。為了拖延時間,我總是挨到他數到最后時才說藏好了。他開始笑嘻嘻的找我,明明看見我了,卻也假裝沒看見,也在不停的嘀咕,哎呀,藏哪里了?怎么找不見啊?這個屋里出來那個屋里進去的,來回幾趟才假裝發現了我。反反復復的也不覺無趣,照樣玩的很高興。而我,卻連假裝高興都很難了。有時候總是安慰自己,雖然我不是真的玩開心了,但是卻把真真正正的開心給了寶寶,在說他發自肺腑的燦爛的笑聲卻還是感染了我。
玩了幾次后,我突然發現,好多事情就像捉迷藏一樣藏起來了。有的在我們的無視中慢慢消失;有的在我們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卻已經是面目全非。既沒有了補救辦法,也沒有了補救的心情。于是告誡自己,下一次和侄子玩捉迷藏的時候,一定要全身心投入。結果發現不是我給了他快樂,而是他給了我放肆的大笑的機會。原來一直都是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