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神貫注
現代人的注意力被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給攪得粉碎,很多人難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總是時不時想滑動屏幕,看看有沒有未讀消息。
2. 想象力
再一次提到這個天賦的重要性。為了更深理解書中的內容,與作者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盡力開動腦子。
3. 急躁心理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與書名的快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這里不提倡的是為結果而讀,讀書更在于過程的體會。
4. 懶惰性
你可能會疑惑,我都選擇讀書了,怎么會有懶惰性呢?這里的懶惰指的是對書本內容的淺嘗輒止,不深入閱讀,了解文章背后的大衣,一種惰性閱讀,僅僅想要表面皮囊上的展示。
5. 貪婪性
貪婪指的是只重視讀書的量而沒有重視其中的本質。想要的僅僅是一種成功性的閱讀,囫圇吞棗,與上一懶惰性一般是成對出現。
6. 半途而廢
家里的一本紅樓每次都看到100頁后就扔在一旁,下一次還是從頭開始再一次到100多頁。因為我并不喜歡它,讀它因為是四大名著。
7. 選擇需要的書
就像你現在肚子餓,當然是選擇能飽腹的饅頭而不是好看的鮮花一樣。有需求就有動力去完成。
8. 難易適中
類似于量力而行,太簡單沒有挑戰性容易失去興趣,太難又打擊自尊心,度的把握很重要。
9. 按計劃行事
每日行程一旦實現安排好,就很容易去執行。讀書也是如此,按部就班,由淺入深。
10. 閱讀之后要行動
紙上談兵終是空談,要把讀到體會到的知識付諸行動,更能加深對書本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