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現在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關于兒童學習的一些思考。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做事情行不行,取決于他的能力。孩子學習行不行,也取決于他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包括三個要素:
規范的學習行為
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效的學習方法
相互關系是這樣的,有了規范的學習行為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三者是相輔相成的。
有研究表明。一個行為持續三十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的行為,超過一百天就可以形成習慣。
學習能力也可分為幾個學習環節。
一 有計劃有規律。
幫助孩子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短期目標,這個短期目標要切合孩子的實際能力,通過孩子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一個目標之后,再制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二 時間管理和提升效率
進行時間上的詳細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后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后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堅持下去形成習慣。
三 有良好的預習習慣
每一科目都用十分到三十分的時間進行教材的預習,對不理解的內容要孩子記錄下來,這是孩子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問題在腦中形成后,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的地方,孩子要寫在預習本上。
有過預習的孩子聽課時,就會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有研究表明,不預習當堂聽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后,當堂聽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建議孩子,建立聽課筆記,當堂沒聽懂的知識,要隨時記下來,當堂問懂。
四 課后的復習
如何復習呢?首先要回想,當堂課的情況,然后結合課本和聽課筆記,有面有點的復習,點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包括較模糊的難點,隨時記下重點難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們詳細的整理出來,并做上記號兒,以便總復習的時候迅速回憶這一部分內容,建立復習本。每天都要整理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周整理一下自己一周內學過的知識,堅持兩到三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
五 作業要自律
從孩子第一次做作業開始,就要做限時作業,記錄作業時間,與作業無關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二十分鐘寫完英語,25分鐘寫完語文……在寫作業之前一定要先復習所學的內容,然后再寫作業,作業做完后必須檢查一遍,寫完作業后總結,學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六 幫助孩子建立錯題和難題本
錯題本和難題本,目的是為以后復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的知識點的連接,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于把高分拿在了手里。錯題本每頁上下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題第二部分是錯因,第三部分是正確與舉一反三。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
對于難題一是查清楚題目所需的知識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第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的思維路徑,第三是借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多復習。
七 建立一張丟分統計表
按科目劃分,用統計表說話,這樣就能明白,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哪方面需要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