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樸樹的恐懼
岡仁波齊電影發布會上,電影主題曲的創作者說了一句話:“我心里都是恐懼,怎么能不恐懼呢。”
這首歌之前就叫No fear。后來我那時歌遲遲寫不出來,我心里全是恐懼,我怎么可能寫出一首歌叫沒有恐懼呢?我覺得可能恐懼對我來說更真實一些。等到后來的時候,我覺得這首歌就應該叫No fear。這是跟自我的對話,和有沒有恐懼沒有關系。
這個人就是樸樹,十幾年前憑借《生如夏花》大紅大紫之后沉寂至今,期間跟人間蒸發一樣沒了消息。
然而在這十幾年里,胖子我看到了樸樹歌里的Windows98變成了WIN10;我去2000年變成了2017年;白樺林變成了高檔樓盤;你說你要生如夏花般絢爛,如今變成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大樓變得越來越高,人們走路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胖子的朋友們再也不會在聚一起打紅警、星際、CS,更多的話題變成孩子的尿不濕和奶粉……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而現代的大多數人對變化的社會感到恐懼和焦慮。
這一點可以從各地不斷擴建、翻新的寺院來看出來。大多數人內心還是渴望求得一份寧靜的。
2.胖子的恐懼
因為沒有草原,就忘了你是馬。從不犯錯的,無聊的人生
猛然發現,好久沒有聽到如此直擊現實和內心的歌詞了。
胖子如今已過而立之年,二十多歲的激情已經逐漸消磨殆盡,會當擊水三千里的豪情也只存在于某個夜晚大排檔的酒桌上;不斷臃腫的身體已經承載不了年少輕狂許下的夢想。規律的上下班,規律的生活,一切事情就像上好發條的手表一樣按部就班的規律著,聽著很美吧。直到有一天一個叫永澄的目標管理專家點醒了我。
這就是你平庸的來源,你為什么平庸,就是因為你為你目標選擇的平庸的解決方案。
你想要的卻不是你必須要做的,你必須要做的又不能滿足你的全部要求。這就產生了焦慮,產生了恐懼。恐懼什么呢?三十多歲的人大多走上職場有一段時間了,無非是房子,車子,票子,孩子嘛。看見別人有一個大房子自己也要,看見別人升職了自己也要,看見別人夸夸其談,用好口才贏了老板青睞,自己也要,看見別人寫得了十萬加文章,自己也要……可是要的那么多有時候自己都忘了真正要什么了。那天,永澄讓大家把2017年底之前想要實現的目標寫在紙上,有些人居然寫不出來,哭了。哦,原來我活了那么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害怕平庸,我想擺脫平庸,然而面對現實的時候我卻又那么無力,甚至連我想要的我都不敢寫。我害怕……
總而言之呢,胖子認為自己感到恐懼就是因為對現狀不滿足,對自己要求高,目標要的的多卻沒有能力實現。
3.明確目標,制定行動,解除恐懼
恐懼本身沒有錯,是人類對于外界變化的一個本能反應。關鍵是面對每一秒都在發生變化的世界,人如何消除,或者減輕恐懼。永澄告訴我一種目標達成的方法,可能對某些為目標不能實現的有幫助
永澄告訴我要想達成目標,首先你要知道你要什么,這一點很重要符合黃金圈思維。你需要明確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好比一顆鉆石一樣。它可以起到牽引力的作用,在你感到恐懼,感到無力時一想到它就有一種牽引力一樣。第二步,告訴自己做好這件事情對自己有多重要,為夢想賦能。第三,分析目標可能產生的風險,問自己如何規避風險。第四,任務計劃實施部分,把每一個目標用三到五步寫出來,問自己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并用甘特圖表明計劃的時間節點。
愚人只知道“為”(to do),智者有愿力,把“為”(to do)變“成為”(to be)。摘自李嘉誠汕大演講
在這個無常變化的世界里保持著一個不變的心(我把目標換成心,是因為如果定下了目標,心會隨著目標而走,你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會以完成目標為導向)是多么的不容易。就如岡仁波齊里朝圣的人一樣,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心里都會聽到圣山召喚,堅定不移地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