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加的原因
? ?去年歲末,朋友圈有條關于貓叔年度分享的消息,起初并沒有在意,然而第二天更多的朋友和社群在轉發該消息,看到身邊很多朋友參加,自己懷著好奇的心態也跟著參加了。在聽分享回放時,邊聽語音,邊記錄重要的文字,聽完貓叔滿滿的干貨分享,立即被屏幕背后這個有趣有料的人吸引,最后貓叔推出關于樊登讀書30天閱讀10本書的讀書活動的鏈接,因為我是樊登讀書的粉絲之一,加上貓叔精彩的分享,同時自己有提升閱讀能力的愿望,毫不猶豫地參加了。
2、厚厚的10本書
? ?隨著開營日子臨近,購買的書籍到了,當我拆開快遞,看到10本包裝完好的書,心想:我一年的閱讀量也沒有10本,30天讀完它們,怎么做得到呢?不禁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管它呢到時學習一兩個主題就放棄。
3、第一天被打臉
? ? 第一天閱讀《終身成長》了解到人們對同一件事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其實質就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證明;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最后與自己的想法一對比,我那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很多事情沒有去嘗試和行動之前,就判定自己做不到。基于這樣的思考,我決定嘗試盡力每天完成作業。
4、寬裕的假期,如何對抗孤獨?
因疫情緣故,復工日期待定,既為多出的假期感到興奮,又生出對孤獨的畏懼?遙無盡頭且不能隨意外出的假期我該怎么度過,吃睡刷劇玩?還是怎地?恰好看到群里在招募小助手的消息,看到需要的基本要求傻眼了,自己啥也不會呀,最后在小白輔導員的鼓勵下,成功報名了數據組的小助手。和數據組組長溝通后得知需要每晚10點半后統計同學們的打卡數據,心想:可以呀,正好給自己找點事做,打發一下漫長的假期時光。隨即調好每晚10點半的鬧鐘,把所有需要閱讀的書名,寫在紙片上然后貼在醒目的位置,就這樣每天的時光在統計好一位同學的作業就點贊一下的手中與每兩天學習完就劃掉一本書的筆尖下慢慢溜走,多虧書友們的陪伴和小助手任務的牽掛與壓力,這個假期沒有被孤獨與無聊打敗,過得很有意義。
5、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 ? 上學時我們讀書很大原因是為了考試與升學,我們走出校門后再去讀書又是為了什么呢?有小部分人目標很明確,是為了工作;有些人很目標很籠統模糊,是為了提升自己;還有一部分是為了跟風,因為身邊的人在讀……在沒有參加讀書會之前,我也不太清楚自己看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提升?或是為了閱讀而閱讀?還是……所以去閱讀。學習《讀懂一本書》后,我明白了讀書最大目的就是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帶著目標和問題去閱讀,這樣比漫無目的閱讀要有效和有趣得多。
6、有趣的牛牛班班
? ? 有天牛牛班長發來文字,內容是關于成長路上的貴人和榜樣的話題互動。我寫完后牛牛班班建議我,給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反饋自己的近況與改變,這可是從來沒有嘗試過呀,硬著頭皮試了試,居然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復,結果雙方都很開心。很好奇地問牛牛班班這是為什么呢?她告訴這是反饋的力量,我想這是我最大的收獲之一。隨后的日子,班班每天都會發來讀書的輸出,非常驚訝她的閱讀速度,沒想到隨口的一問,第二天就收到了班班關于解答如何讀書的一些方法,如“不讀書法”,以及推薦的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與《好好思考》都給我很大的啟發,簡直就是給在閱讀學習中迷路的我一盞明燈。
? ? 結語:特別感謝牛牛班班30天不間斷的文字分享、非常負責的的小白輔導員,以及書友們的陪伴,雖然讀書活動到達終點,但讀書沒有終點,讓我們在閱讀中變更好!來吧,連接更強的書友,成為更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