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ChatGPT的一些解讀

關于ChatGPT的一些解讀

閱讀蘊藏著無盡可能,有益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讓人生綻放光彩。

在近10 年 AI 發展的前兩個階段,人工智能的進展更多體現在基于規模的技術突破,如 2015-2020 年,用于模型訓練的計算量增長了 6 個數量級,同時隨著規模的增大,輸出結果的質量亦迎來質變,在語言文字、書寫、圖像識別等領域皆表現出超越人類的水平。但在實用層面,由于所需要的算力巨大,往往需要特殊的 GPU 配置,同時訓練過程相對封閉,大多數人并無法使用,因此技術無法被多數人觸達。而人工智能的第三個階段,隨著更新的技術、更優的算法、更大的模型出現,算力的成本越來越低,使得模型訓練與運行所需成本持續下降,

而算法從封閉測試到開放測試、開源的逐漸普及,亦降低了使用門檻。由此人工智能無論在經濟性與可獲得性上都達到了支持普及的水平。得益于AIGC 基礎設施可獲得性的逐步提高,平臺層變得更加穩固,算力成本持續下探,模型逐漸趨于開源與免費,應用層爆發式發展的節點正在靠近

目前我們正經歷從Web2.0 開始向Web3.0 轉型的啟航階段,我們已經看到內容創造從專業創作(PFC)轉型為了用戶創作(UGC)。而 Chat-GPT 的出現以及中短期內的產業化落地將會為從用戶創作(UGC)到 AI 創作(AIGC)的轉型提供關鍵的輔助支持。結合 Chat-GPT的底層技術邏輯,我們認為 Chat-GPT 中短期內產業化的方向主要分為四大板塊。1)Chat-GPT 對于文字模態的 AIGC 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歸納性的文字類工作中展現出了其優異的表現。中短期內 Chat-GPT 能在辦公輔助類工具中迅速落地,例如會議總結、文件翻譯、例行報告等,提升辦公效率并節省人力成本。

代碼開發相關的工作更加規整也非常適合AI 輔助生成。2021 年中與Github、微軟合作上線的 Copilot 是目前最成熟的 AI 代碼補全工具,根據 Github數據,測試一年來已有 120 萬用戶,這些用戶編寫的代碼中 40%是由 Copilot自動生成,而截至 2022 年 10 月,Copilot 已經融資 2200 萬美元。Chat-GPT在目前測試中表現出的代碼生成能力相比于 Copilot 更加靈活,但欠缺一些底層的穩定性。在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后,基于新 GPT 模型的 AI 代碼輔助工具也有望在中短期內落地。3)圖像生成領域成為了 2022 年下半年一級市場公司布局的熱點,隨著 Dalle2 的熱度,在商稿方面用 AI 取代人類畫手的思路基本明確。

GPT 模型在圖像生成領域目前效果略遜于擴散模型,但擴散模型可以利用Chat-GPT 生成較佳的 Prompt,對于 AIGC 內容和日趨火熱的藝術創作,提供強大的文字形態的動力。4)Chat-GPT 最適合直接落地的項目就是智能客服類的工作。根據模型現有的完成度,在垂直行業針對性的做人工反饋訓練,Chat-GPT 就可以落地為智能客服產品,在 toC 場景中率先應用。對比目前的智能客服,Chat-GPT 支撐的客服將在靈活性與人性化服務方面有顯著的進步。


關于ChatGPT

1、ChatGPT:更智能的 AI 對話交互工具

ChatGPT 是由 OpenAI 公司于 2022 年 11 月發布的聊天機器人模型,可以通過對話形式實現交互,能夠回答連續問題,承認錯誤,質疑不正確的前提,并拒絕不合理的需求。ChatGPT 的對話互動可以實現普通聊天、信息咨詢、撰寫詩詞作文、修改代碼等,由于更類人的智能化表現,ChatGPT 推出后受到廣泛關注,上線不到一周用戶量突破 100 萬。2023 年 1 月,微軟 CEO 表示計劃將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所有產品中,并作為平臺提供給其他企業使用。Buzzfeed 和亞馬遜也在探索 ChatGPT 應用場景。

GPT 引入新的模型訓練方法,AI 行業發展有望加速GPT通過Transformer為基礎的預訓練語言模型,此前已公布GPT-1、GPT-2、GPT-3 三個模型,ChatGPT 是對 GPT-3 模型(又稱為 GPT-3.5)微調后開發出來的對話機器人。ChatGPT 引入了 RLHF(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方法,

方法分為三個步驟:1)有監督的調優:預訓練的語言模型在少量已標注的數據上進行調優,以學習從給定的 prompt 列表生成輸出的有監督的策略(SFT 模型);2)模擬人類偏好:標注者們對相對大量的 SFT 模型輸出進行投票,創建一個由比較數據組成的新數據集,訓練獎勵模型(RM);

3)近端策略優化(PPO):使用 RM 作為強化學習的優化目標,利用 PPO算法微調 SFT 模型。我們認為,ChatGPT 的成功展示出 AI 大模型的應用潛力,新方法的引入有望加速 NLP 算法及 AI 行業發展。

3、巨頭堅定投入,開啟 AI 新浪潮2023 年 1 月 18 日,微軟宣布將于 3 月底前在全球裁員 1 萬人,約占員工總數的 5%;1 月 23 日微軟在其官方博客宣布,已與 OpenAI 擴大合作伙伴關系,微軟將向 OpenAI 進行一項為期多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以加速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突破,此前微軟已分別于 2019 年和 2021 年對OpenAI 進行投資1 月 20 日,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將裁員約 1.2 萬人,占該公司員工總數的 6%以上,同時谷歌 CEO 表示,公司將會進一步聚焦AI 技術核心業務的研發投入。我們認為,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全球巨頭堅定投入 AI,展現出 AI 應用廣闊的發展前景,AI 行業有望開啟新發展浪潮。

Chat-GPT 的成功,是在前期大量堅實的工作基礎上實現的,不是橫空出世的技術跨越。這些進步主要來自于數學層面上的優化帶來的結果匹配精準度提高,而并非算法真正為 AI 帶來了創造性與完整的邏輯性,也不是能夠從訓練的數據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它在“解鎖”(unlock)和挖掘 GPT3 學到的海量數據中的知識和能力,但這些僅通過快速的In-context 的方式較難獲得。InstuctGPT 找到了一種面向主觀任務來挖掘 GPT3 強大語言能力的方式。因此從這樣的底層技術邏輯出發,我們能迅速找到中短期內適合 Chat-GPT的產業化方向:一個真正全方位的智能內容生成助手。


Chat-GPT 的成功證明了兩點:1)單純擴大模型參數并非唯一出路;2)讓模型在早

期開放給大眾測試并收集人類反饋數據更有利于模型迭代。之前兩個階段,人工智能的進展更多體現在基于規模的技術突破,如2015-2020 年,用于模型訓練的計算量增長了 6 個

數量級,同時隨著規模的增大,輸出結果的質量亦迎來質變,在語言文字、書寫、圖像識別等領域皆表現出超越人類的水平。但在實用層面,由于所需要的算力巨大,往往需要特

殊的GPU 配置,同時訓練過程相對封閉,大多數人并無法使用,因此技術無法被多數人觸達。而人工智能的第三個階段,隨著更新的技術、更優的算法、更大的模型出現,算力的成本越來越低,使得模型訓練與運行所需成本持續下降,而算法從封閉測試到開放測試、開源的逐漸普及,亦降低了使用門檻。由此人工智能無論在經濟性與可獲得性上都達到了支持普及的水平。


互聯網巨頭接連曝光ChatGPT 布局動態,華為下周或也有大動作,行業可能迎來格局驟變據21財經8日報道,阿里達摩院正在研發類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目前已開放給公司內員工測試。從曝光截圖來看,阿里巴巴可能將Al大模型技術與釘釘生產力工具深度結合。受此影響,阿里巴巴盤前漲近2%。

此外,據上證報報道,接近百度人士透露,此次ChatGPT項目文心一言落地,首站將直接接入百度搜索。另外今日早些時候消息稱,網易有道未來或將推出ChatGPT同源技術產品,應用場景圍繞在線教育。

另據中國證券報了解,騰訊也有相關技術儲備,包括Al大模型、機器學習算法以及NLP等領域。騰訊混元Al大模型團隊推出了萬億級別中文NLP預訓練模型HunYuan-NLP-1T,該模型已落地于騰訊廣告、搜索、對話等內部產品并通過騰訊云服務外部客戶。

除了巨頭動作外,2月13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攜手華為、中關村發展集團、百度等聯合舉辦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大會將發布人工智能基礎模型、展示領先技術、分享客戶及伙伴的優秀商業實踐和成果等。

國聯證券研報指出,科技公司紛紛涌入AIGC賽道,AIGC頭部初創公司OpenA最新估值約為290億美元,作為行業領域領先的模型ChatGPT在對話機器人、智能創作等領域應用廣泛,亞馬遜、微軟、Jasper等公司已經開啟商業化之路,商業化前景廣闊。

財通證券也表示,ChatGPT是AIGC技術進展的里程碑,該模型使得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內容創作的技術成熟度大幅提升,有望成為新的全行業生產力工具,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與豐富度。部分行業如搜索引擎、文稿創作、藝術設計等可能出現行業格局與商業模式的驟變,全行業

“Al+*浪潮已至。而數據、算力、算法作為Al三要素,相互耦合,共同促進,將帶動Al行業整體協同發展。

Chat-GPT 的出現所帶來的內容生成能力將會為當今從用戶創作(UGC)到 AI 創作

(AIGC)的轉型提供關鍵的輔助支持。目前我們正經歷從 Web2.0 開始向 Web3.0 轉型的

啟航階段,在過去五年我們已經看到內容創造從專業創作(PFC)轉型為了用戶創作(UGC)。

在UGC 階段,隨著消費者定制化需求越來越高,消費者本身亦參與內容的生產,并伴隨

著互聯網的興起,智能手機的普及,YouTube、Facebook 等平臺涌現,UGC 成為了內容

生產的主流模式。而在不遠的將來,AI 協助內容生成(AIUGC)與 AI 創作(AIGC)將為我們提供更低的創作門檻以及更豐富的創作思路。在這兩個階段中。內容生產主體從人類

本身開始向人工智能遷移,主要區別體現在內容的生產效率、知識圖譜的多樣性以及提供

更加動態且可交互的內容上。人腦只能基于自己的知識圖譜進行少數方向的信息處理,而

AI 能從更龐大的知識體系中進行多個方向的處理,進而提供更多的創作思路。Gartner 預

計,到2025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占所有生成數據的 10%。


投資策略:Chat-GPT 模型的亮眼表現的背后是研究者在 Transformer 模型前進的道路上發現了類反饋強化學習這一方法帶來的潛力,對產業界 AI 的發展而言,數據質量的優化、AI 研究人員的儲備與計算能力將是未來能否走在 AI 應用前沿的核心能力。Chat-GPT 的成功證明了 Transformer 模型并非陷入困境,不斷的AI 技術方法上的新突破正驅動全球 AI 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疊加 AI 產業集群效應的不斷凸顯,AI 產業有望成為全球科技領域中期最具投資價值的產業賽道之一。AI 產業有望繼續保持“芯片+算力基礎設施+AI 框架&算法庫+應用場景”的穩定產業價值鏈結構,擁有完整數據閉環結構、良好數據自處理能力的企業有望持續成為產業受益者。重點推薦:特斯拉、英偉達、AMD、高通、微軟、谷


投資建議:Chat-GPT 模型的亮眼表現的背后是研究者在 Transformer 模型前進的道路上發現了類反饋強化學習這一方法帶來的潛力,對產業界而言,數據質量的優化、AI 研究人員的儲備與計算能力將是未來能否走在 AI 應用前沿的核心能力。Chat-GPT 的成功證明了Transformer 模型并非陷入困境,不斷的 AI 技術方法上的新突破正驅動全球 AI 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疊加 AI 產業集群效應的不斷凸顯,AI 產業有望成為全球科技領域中期最

具投資價值的產業賽道之一。AI 產業有望繼續保持“芯片+算力基礎設施+AI 框架&算法庫+應用場景”的穩定產業價值鏈結構,擁有完整數據閉環結構、良好數據自處理能力的企業有望持續成為產業受益者。

在ChatGPT 引領下, AI 產業加速發展,圍繞算力、算法、數據 AI 產業三要素,推薦科大訊飛、海天瑞聲、景嘉微(與電子團隊聯合覆蓋),建議關注拓爾思、格靈深瞳-U、云從科技-UW、寒武紀-U、光云科技、虹軟科技、當虹科技


風險因素:AI 核心技術發展不及預期風險;科技領域政策監管持續收緊風險;全球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風險;宏觀經濟波動導致歐美企業 IT 支出不及預期風險;全球云計算市場發展不及預期風險;企業數據泄露、信息安全風險;行業競爭持續加劇風險等。

:(免責申明)本文僅為個人筆記,內含個股僅僅是作為分析參考,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不構成任何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知音難覓,也是人生常態,一曲眾寡,盡管少有人懂,但是我自有我的風采

見者點贊,腰纏萬貫!股運長虹,感謝諸君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