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一月以后全國大學生開始了為期兩周的考試周復習,過去忙碌穿梭在圖書館的身影從大四考研黨變成了應付期末考試黨。主力軍一般以大一為主,大一新生第一次經歷所謂"大學考試",心情忐忑,害怕掛科還有懷揣著剛入大學的理想——拿獎學金,爭取在大學里打好基礎等等,對于從未經歷過的考試周便莽足了勁,全力以赴。
而大二大三的學生呢?
在大學里雖不算老人,但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中生代,大學里的大風大浪那個沒有經歷過?考試周,掛科,輔導員找談話,拿獎學金,這些東西在他們看來早已習以為常,面對"恐怖"的考試周,他們早已破罐子破摔,沒啥可擔憂的了。加上大二大三課程不會像大一新生課程一樣所有都積累到考試周結課,最后考試任務不會特別繁重,所以出現在圖書館走廊埋頭背書奮斗的大二大三學生,一定是一名熱愛學習的學霸。
最近到了期末,感覺整個人特別嗜睡,可能因為考試周只考三門課,一門開卷,一門專業課,一門英語,沒有特別繁重任務。所以一般早上學習時間都浪費在睡懶覺上了。學習時間都是從下午到晚上。
昨天出門買早飯,出去時候答應回來給舍友們帶飯,跑到食堂,點了五份黃燜雞,準備刷卡,"阿姨五份黃燜雞分開刷,用三張不同校園卡來刷"我的語音未落,只見窗口里的阿姨思維有些轉不過來了,拿出筆把五份黃燜雞用三張校園卡來刷記在賬本上。
"這一看這就是大二大三的,今天宿舍出門帶飯抽簽抽到你了"旁邊一位學長(應該是大四學生)半開玩笑的說。
"恩,是大二的"
"唉,大二就這么頹廢!"
聽到大二就這么頹廢。當時我確實有些不高興,因為自大一以來,我認為自己一直是嚴格要求自身的,每天都有自己的規劃,每個學期都會規定看完幾本經過選擇書目,嘗試一些新的技能,盡量不會長時間呆在宿舍。
可是,后來取回黃燜雞,走在校園林蔭小道,我發現,是啊,大二與大三不就是最頹廢的時光嗎?自己現在不就正處于這最頹廢時期嗎?
每天睡到八九點,早上大好時光浪費在睡覺上,不僅如此還有癥狀不輕的拖延癥作怪,趁著被窩的余熱,總想著拿起手機躺在床上,在今日頭條,微博里反復的刷新看熱點。即使下午晚上會去自習室,圖書館看書學習,但這樣過于庸散的生活習慣,是不夠努力的,至少在"夢想"面前,這樣的時間規劃是頹廢的。
前思后想之后,沒有大一時候的一系列約束與大四臨近畢業時的惆悵憂愁,對于大學四年的大部分大學生,大二大三是頹廢的,每天不是浪費在游戲生活中就是刷手機淘寶,看劇。對于未來,沒時間想,或者說還不到該著急時候,大學這個象牙塔,給了我們安逸與舒適,讓我們遺忘了未來,失去了了解社會壓力的機會。
本來,我認為我不會是個上了大二就頹廢的人,但經過那一番的對比,我發現其實我沒好到哪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前還在調侃批判鄙夷那些生活漫無目的,虛度年華的人,殊不知自己到了這個階段,大二生活的過于安逸,也正在催生人性慵懶的一面。
大四學長或者只是侃侃一談,但那席話,著實讓我明白了大二第一年,擁有了太多安逸與散漫。自己也在慢慢地養成拖延癥,這真的是一個頹廢信號。
對于嗜睡毛病,得計劃出時間作息表,嚴格執行:
1.想早起,那得早睡:每天11點半準時睡覺。
2.要保持一天好精神,得早起:每天七點鐘準時起床。
3.一天能量從早餐開始:八點準時就餐。
4.每天保持兩個小時以上閱讀時間。
每天做好以上四條安排,不多,但只要精細準確的執行,拖延癥一定能慢慢消除。
寒假腳步聲已經越來越清晰了,它總是在我們觸不及防的時刻悄然而至。寒假整個是執行以上四條要求的最佳時期,期待改變于此現狀。
大二很容易被人冠上各種頹廢的帽子,我覺得不僅大二生活讓我們感到安逸,更多的是大二的我們缺少了明確的目標,沒有了一站到底的動力。
認識一個經管妹子,跟我一樣大二,帶著一幅精致眼鏡,看上去是個文靜的姑娘。
但她的內心可是一個十足的女漢子,對自己特別狠。
她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保研。所以她從大一開始,對于大學里頭的課程,那可是傾盡了全力,每天六點起床,上課提前20分鐘到,課后作業完成得全面而又細心。課余時間用來鞏固當天課程和學習研究生英語,每天拿著比四六級還難的英語作文模板背誦,練聽力聽BBCnews,還會參加每周的英語角。其刻苦程度不亞于任何一位考研黨,甚至考研黨的學長學姐們都有些遜色。
目標明確的大二她是那般刻苦,完全看不出一絲松懈,我很佩服也很敬佩。這是她選擇的路,保研雖不用經歷殘酷的研究生考試,但其三年的積累與成績可是硬性要求,她真在一步步往前走,對于夢想的渴望,我感受到她的內心的那團熊熊烈火,正在最好的年紀,做功化為內能,萬里長征變成了與自己競爭游戲。
大二的我們,不能被安逸生活所打??;也不能缺失對夢想的擁有,夢想衍生的目標,永遠是最好的前行動力。
于我,我要擺脫拖延癥。我有夢想,是時候全力以赴不留遺憾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