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P.E.T雙贏親子溝通課》第23課:無論你怎么說,孩子都不肯聽

影響我們接納線的三個因素:自我、環(huán)境和他人。

每個人不一樣,他的接納線就是不一樣的。同樣的行為,有的父母覺得沒問題可以接納,有的父母孩子這樣做不行,不能接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很多行為我們都能接納,心情不好的時候,很多行為就接納不了。環(huán)境不一樣,也會影響我們的接納線,在家和在公眾場合同樣的行為,我們的接納度也會不一樣。不同的孩子,我們的接納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人對兒子接納度就比較低,對女兒的接納度就比較高。

當我們處在問題區(qū)的時候,孩子的行為我們不接納,我們可以怎么做呢?這個也可以從自我、環(huán)境和他人這三個方面來做工作。

第一,自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比如孩子不收玩具,我們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允許孩子在某一個發(fā)展階段就是這樣的,反正一切終將過去,孩子不會一直這樣。

第二,環(huán)境。孩子不收玩具,你也可以改變環(huán)境,比如減少玩具的數(shù)量,讓孩子工作量不那么大。或者增加收玩具的趣味性

第三,他人。讓孩子改變,我們也可以用溝通的方式,讓孩子改變,讓他養(yǎng)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的習慣。

十二種溝通方法,同樣也是絆腳石,分別是:命令、威脅、講道理、建議、說服、批評、贊美、嘲諷、分析、安慰、提問、轉移注意力。

我們在講無問題區(qū)的時候,講過三種我信息——肯定性我信息、預防性我信息和表白性我信息。告訴對方,我想要什么,我喜歡什么等等。而當我們處在問題區(qū)的時候,我們用的“我信息”不是前邊三種,而是一種新的我信息,叫做“面質性我信息”。

面質性我信息有幾個特點:

第一,它是描述我的。比如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什么。

第二,它是真實的。它是如實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實,比如媽媽看到你把玩具放到客廳的地板上,而不是說你東西總是放得亂七八糟的或者你怎么這么不負責任,我信息不會責備或評判任何人。

第三,能讓他人產(chǎn)生有益的改變。你打罵孩子,逼著孩子收玩具,寫作業(yè),孩子也是有可能聽話,但是這個改變不是有益的。他是被迫或者被騙改變,真正好的溝通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破壞彼此的關系,還能幫助孩子成長。

一個完整的面質性我信息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感受以及孩子行為對父母的影響。比如:你昨天作業(yè)沒寫完,老師給媽媽打電話批評媽媽了,媽媽覺得很為難。

甩絆腳石并不是錯誤。絆腳石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當我們處在問題區(qū)的時候,我們可以改變自我,也可以改變環(huán)境,還可以改變孩子。

如果要改變孩子,我們溝通的時候,常用的十二塊絆腳石會阻礙孩子改變或者是影響親子關系。

這時候有一個新的選擇叫面質性我信息,它是描述父母本身的,是真實的,而不是指責孩子的。它還能夠讓孩子產(chǎn)生有益的改變。

第23課作業(yè):

1、一個完整的面質性我信息的三個組成部分

一個完整的面質性我信息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感受以及孩子行為對父母的影響。

2、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調整我們不可接納的行為呢?

這個也可以從自我、環(huán)境和他人這三個方面來調整我們不可接納的行為。

3、聽完這節(jié)課,你的感悟是什么?

對孩子行為的接納度跟自我,環(huán)境和他人這三個方面所影響,其實和我們當時的心情好壞有極大的影響,心情好時一切都不是問題,心情不好時小事情也會變得那么別扭。親子關系同時也非常重要,和孩子的關系好,當發(fā)生問題時也好解決,一切問題都是關系問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