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
都被急于成長的焦慮感給毀了。
著急,每個人天天都在著急。
幼兒園,老師就告訴我,我是祖國的花骨朵,明天我就要建設新時代。
到了初中,行,因為我長得太丑,花朵的隊伍是進不去了,當個仙人掌也得告訴我,上完學要趕緊干嘛……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著要快一點,于是乎,我們每年都有一大堆著急之事,著急考證,著急賺錢,著急買車買樓,著急環游世界。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著有危機意識。工作上趕鴨子上架,家庭中趕女兒出嫁。于是乎,不光在生活里,在感情和生理上都得著急,我們還要著急戀愛,著急破處,著急生二胎。
我也著急過,我剛出去找工作的時候,我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個適合我的工作,結果跑遍天津市,搞的焦頭爛額,自己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這干幾個月,那干幾個月。像無頭蒼蠅一樣換了五六份工作。(我19歲,但是我的工作經驗很多。)
折騰到現在我才明白,著急之事和當務之急未必是一回事。延遲滿足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現在我反倒不想塵埃落定,甚至有點懷念當初的那份迷茫和不確定。
之前,我不知道是誰做的圖片,用100張照片記錄一個人的一生,就是1歲到100歲的樣子。從襁褓之中,到步履蹣跚。
當時間線用一幅幅照片均勻的拉長時,我才發現,原來人從40歲就已遮不住老態,而后的大半生,都是“垂垂老矣”的樣子。掐頭去尾,所謂的青壯年,不過10來年。
這樣算來,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浪漫,留給我們揮霍的全部美好時光,也不過是人生中的小小一段而已。
如果在這短暫的十多年里,急匆匆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想得到的都得到了,那剩下的時間用來干嘛呢?
等死吧。
我想不出更好的答案了。
著急的最大源頭,莫過于活在比較之中。你還在讀研,你的同學卻已身價上億。聽起來是挺受刺激的,可每個人的進度條都快慢不一,我們何必拿別人最快的和自己最慢的比?
昨天看電視,看到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她工作了那么多年,才進入央視一個邊角臺的邊角節目做主持。等了20多年才做了一檔自己真心喜歡的節目,人家不也照樣風生水起?
人生就像剛打開開關的小火鍋,但凡想要的,通通急不得。
不用急著趁青春尋覓真愛,畢竟真愛未必會掐著表來。也不用著急工作幾年就揚名立萬,福布斯榜單代表不了全部人間。
其實著急,有危機感不一定是壞事。
我只想你自己懂得欣賞自己,欣賞你自己每個年齡段的美好,你的青澀,不成熟,叛逆,情緒化,困頓,缺陷,都只是人生路上的小小一環。
有句話說“慢慢來,才會比較快”。此話正確與否,我沒法告訴你答案。我只能說:慢慢來,才會比較快樂。
所以不用急,慢慢來,你現在這樣就挺好的。